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1 23:28:31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一)教學內容
主要包括: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說明
義務教材中我們是按照9加幾、8加幾、7加幾、6加幾和5、4、3、2加幾的順序編排的,并且在教學大數加小數的時候突出“湊十法”,在教學小數加大數的時候突出“交換加數位置”的方法。
與義務教材相比,實驗教材將此部分教學內容簡化為:9加幾、8、7、6加幾和5、4、3、2加幾三個部分。我們在教學9加幾時介紹兩種最基本的方法點數(數又有從頭點數、接著大數點數、接著小數點數三種方法)和湊十法(拆小數湊大數和拆大數湊小數);在教學8、7、6加幾時對算法多樣化進一步擴展,給出了交換加數位置的方法;在教學5、4、3、2加幾時不再突出任何一種方法,學生用什么方法解決都是可以的。可以看出這樣的變化,不是在教材內容上的簡單壓縮,而是在編排思路上有了質的變化。我們不再突出湊十法,而是體現課標的精神突出算法多樣化。
(四)各小節教材說明
1.9加幾。
(1)例1。從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提倡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教科書第96~97頁,老師們可以看一下,我們通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熟悉的運動會的場景圖引入,讓學生在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突出算法多樣化。在主題圖的左下角,解決9+4等于幾的時候,我們呈現了從頭點數、接著大數點數及湊十法三種計算方法。畫面上還有一個小學生在問:“你喜歡哪一種方法?”體現了允許學生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計算的編寫意圖。
這幅主題圖還為學生學習9加幾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圖中還蘊含有其他9加幾的問題,例如“踢毽的和賽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為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計算問題,探討計算方法準備了豐富的材料。
(2)例2。
教科書第98頁,主要教學湊十法,由于從頭點數、接著點數都是以前學習過的方法,而湊十法是第一次出現,是比較新的方法且以后可能經常用,所以此處我們單獨提出來講,給出了“拆小數湊大數”的方法。
與義務教材相同,先利用小棒和花的實物圖顯示“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并通過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加深對“湊十法”的理解。還配合圖在算式下面注出了湊十的過程,把具體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對應起來,便于學生理解算理和掌握“湊十法”,也為學生脫離實物通過思考算出得數打下基礎。與義務教材相比,降低了說理要求,不再給出“想”思考的過程。
例2應與例1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不要單獨講操作,應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3)例3。教科書第101頁例3,這是我們安排的用數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9加幾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呈現合唱隊與樂隊正在表演的場面,并用圖文結合的形式給學生提出要計算的問題和條件。“樂隊有5人”,這個條件在圖中也可以數出來,但這里是第一次用文字來敘述條件,學生應逐漸掌握讀懂文字敘述的條件,而不是只能在圖中找條件。
而且讓學生通過操作,探討用不同的方法“湊十”。教材中給出了“拆小數湊大數”和“拆大數湊小數”兩種方法。學生有了前面學習9加幾的基礎,很容易想到“折小數湊大數”;由于5很特殊,首先人們有一五、一十......數數的習慣,另外每只手有5個手指,伸出雙手5加5得10,也很容易想到“拆大數與5湊成10”。
通過例3的教學不僅讓學生用9加幾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且讓學生了解可以因題選擇算法。
2.8、7、6加幾。
(1)例1。從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提倡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教科書第103頁,老師們可以看一下,我們通過一群小學生在公園買票的場景引入計算問題。
突出算法多樣化。在畫面上,我們呈現了接著大數點數及思考8+5等于多少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再出現一一點數的方法,比9加幾的思維水平提高了一步。下面還是通過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加深對“湊十法”的理解。
(2)例2。只給出算式,要求學生不依靠實物,利用知識的遷移,自己想一想該怎樣算。
(3)例3。教科書第104頁,以計算8+9為例呈現了三種計算方法。“拆小數湊大數”“拆大數湊小數”及算法多樣化的另一種方法“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一個女同學在想:9+8=17,那么8+9也等于17。這里具體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理念。
(4)例4。教科書第107頁,這是我們安排的用數學的內容,引導學生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呈現灰兔、白兔游戲的情景,讓學生看圖,說圖意,找條件,再列算式解問題。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需要學生自己收集。圍繞“一共有多少只兔”的問題,教材中顯示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法。有從頭點數的,有按自然分成的兩堆做加法的,有按兔子的顏色分成兩部分做加法的。我們在這里只是提供了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思想,至于學生采用哪種方法解決不必強求,學生各有各的選擇,只要學生能采用他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5)教科書第107頁的做一做,是一道開放性的情境題。讓學生在圖中發現問題,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決。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鳥”“還剩幾個松果”的問題,列出一個加法算式和一個減法算式,7+3=10(小鳥的只數)和9-3=6(剩下的松果的個數)。還可以比較小鳥與松鼠的只數10-3=7或松果一共的個數6+3=9。但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還發現了別的信息。在調查聽課時,一個學生列出了3-3=0,老師問為什么,學生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講了一個故事,而且很合理:“3只松鼠很淘氣,抱著松果跑回家不回來了,所以3-3=0。”
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這個開放的情境,讓學生看圖、說圖意、自己提出問題,并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到此,我們介紹了三大類計算方法:點數的方法(又包括:從頭點數、接著大數點數、接著小數點數);湊十法(又包括:拆小數湊大數和拆大數湊小數);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方法。
3.5、4、3、2加幾。在這一小節,我們就不再突出任何一種算法,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完成計算。
(五)教學建議
1.注意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學習計算方法,培養計算意識。
首先,應把計算教學放置在各種活動情境中,給學生創造結合實際提出計算問題和進行計算的空間。例如有的老師就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讓學生在熟悉的運動會情境中,提出問題,討論交流,探討計算的方法。
其次,根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特點,以及愛說愛動的年齡特點,應注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方法。
2.加強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體現改革精神的前提下,老師也應注意采取多種練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使學生達到計算正確、迅速的教學目標。
3.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依據現實生活的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并通過學生的探索解決問題,是現在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應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際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下大力量解決的問題。
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生創設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讓學生切實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并體驗成功。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逐步養成初步的應用意識,逐步培養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
教科書第114~115頁,借助學生熟悉的題材,選取學生喜歡的活動,如跳繩、踢球、跑步等,啟發學生根據各種活動的內容和情境,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利用所學的知識加以解決。使學生加深理解本冊教材所學的內容,體驗自己校園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從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
另外,教材提供的只是供學生活動的資源或線索,在教學中老師可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刪減或增加,從而使活動從內容到實際更加適合本地區兒童的生活實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