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建設要實現“四化”
來源:網絡 2009-09-01 17:24:38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一個班級的文化環境對于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卻對此不屑一顧,忽略這些方面的工作。為此我結合自身的認識和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評指正,同時借此引起大家對班級文化建設的關注。
所謂班級文化,通常是指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的價值觀、共同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可以說,班級文化是一門隱性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它將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筆者在這方面作了一些的嘗試,具體如下:
一、教室環境的布置要實現“美化”
心理學認為: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客觀現實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另外優美的教室環境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凡是教室環境整潔、優美的班級,其師生的榮譽感、班級的內聚力都比較強。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應重視教室環境的美化,力求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發動學生用自己種的花草或是制作的風景畫來點綴教室。②取得美術、勞技教師的配合,定期進行美術、勞技作品的展覽。③力求讓黑板報期期做到圖文并茂。④張貼標語(激勵學生學習成才類的內容)等。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環境,講文明、講衛生蔚然成風,在文明衛生的班級中還能獲得好評,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文化團體的活動要實現“教化”
班級文化教育對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各種活動對人的思想觀念產生影響的。班級文化團體包括班內組建的各類興趣小組,如板報小組、寫作小組、體育小組、美術小組等。這些班級文化團體從文化和輿論導向上影響著學生。因此,筆者非常重視在“螺絲殼里做道場”,利用多種渠道增添各種文化設施:如創辦班級圖書角、編寫班刊、組建班級文學社、增設宣傳欄等。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各類活動,使得班級出現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學生不斷得到藝術的熏陶、哲理的啟迪、榜樣的激勵,從而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三、人際關系的協調實現“優化”
人際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通過人與人的交往,群體輿論的監督來實現的,班級人際環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師、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環境是一種高級形式的班級文化,良好的人際環境能使人心曠神怡。如果一個班級的班主任與學生、任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相互理解、團結、幫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處,那么就能形成一種使人奮發向上的氣氛。
良好的人際環境不僅可以使人奮發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級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筆者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協調功能,積極處理好五種關系:即班主任與學生、任科教師與學生、班主任與任科教師、學生與家長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使班級形成了一股齊心協力,積極進取的良好班風,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
四、學習風氣的營造要實現“強化”
一般說來,學習風氣與德育是緊密相關的。良好的學風會促進班級的德育工作。它不僅制約著學生個體行為的方式和習慣,而且左右著學生品德的發展方向,從而對學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認為只有平時正確地引導學生,形成“嚴謹、進取、求實、創新”的學習風氣,才能促進班級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往往會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班主任應做一個有心人,努力做好班級的文化建設。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