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給我打了56分后
來源:網絡 2009-08-31 08:30:32

一、56分的尷尬
學生評教活動結束了,教務主任將每位任課教師的測評結果發給本人。拿著寫著測評分數的小紙條,我愕然——56分!全班孩子給我的教學只打56分,為什么?怎么了?哪里出問題了……心中不禁萬分失落,悵然地望著窗外一輛輛飛馳而過的汽車,思緒也被拉成了長長的線……
過去幾年學生對我的教學評分幾乎都在95分以上,最低那次也是91分啊!這次是怎么了?難道我的教學水平降低了?還是這群孩子水平太高,太難“伺候”?
總要學會面對困境。我暫時掩藏起凄楚的心情,設計了關于“怎樣上好語文課”的調查問卷。問卷收上來后,我懷著緊張、不安的心情一張張翻閱著。學生稚嫩的字跡表達了他們的真情實感:“老師,您的語速太快了,有時候我們跟不上,聽不懂。”“老師,您說得太多,留給我們自己思考的時間太少。”“老師,您如果像數學老師那樣講課,幽默多多,讓課堂也快樂多多,就更好了!”……看著學生的評語,難過的心情稍微有些緩解,原來更多的是一些非教學因素導致了學生對我的教學評價“一落千丈”?磥砦艺嬉x謝這個“56分”,它為我及時敲響了警鐘!
二、我的思考
我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學生希望我在課堂上像數學老師那樣風趣、幽默,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的建議竟然占了一大半!于是,我和數學余老師進行了交流,緊接著觀摩了幾節數學課。
數學課上,余老師幽默又不失嚴謹,教學活動充滿情趣,每節課都魅力十足,回味悠長。
原來幽默不僅是一種藝術,還是一種能量。它不僅能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心智,優化學生個性,使學生胸懷豁達、態度樂觀、頭腦靈敏。
“幽默雖然是種特殊的細胞,但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這種特殊的細胞可以人工培植!它需要實踐和策略。”余老師把這句話寫在了我的書上。
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帶給學生們一種愉悅美妙的觸動。德國學者海因茲·雷曼麥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們所接受。”蘇聯教育家斯維洛夫也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正是幽默藝術的機智性、娛樂性,讓教育也有了寓莊于諧的特性。特級教師于漪就提出了努力把課上得情趣盎然的觀點。魏書生也明確主張:“讓每堂課都有學生的笑聲。”
三、我的行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我有了些收獲,能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適宜地運用幽默藝術了。
正話反說是人們最常用的幽默藝術策略之一,它是指有意識地將要表達的意思用相反的語言表達,從而收到明褒暗貶或明貶暗褒的效果。當然,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運用得更多的是明褒暗貶的方法。班里有個學生經常吸煙、打架,讓我很頭疼。在一次班會上,我特意講了一個“經典”故事——吸煙的幾大好處:一可以防小偷,因為吸煙會損傷肺部,引起深度咳嗽,咳聲陣陣,小偷怎敢上門;二是節省衣料,咳的時間越長,身體越瘦弱,可以節省布料……當我用略顯夸張的語氣講完第二個好處后,孩子們會心地大笑起來,眼睛悄悄地瞅向那幾個“煙民”。幾個煙民臉紅紅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補充理由……看著孩子們俏皮的模樣,調侃的眼神,我也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課后那幾個“煙民”主動找到了我……正是寓莊于諧的批評藝術讓他們領會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教學中經常有些 “靈感”出現,及時捕捉這些“靈感”以達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目的,別有一番滋味。例如,課堂上講到“僧敲月下門”時,我有意強調了一個“敲”字,我說:“應該是‘踢’吧?”(那些天,教室的門常被學生踢壞)“為什么不用‘踢’?”我有意反復質疑,在學生的“釋疑”過程中,我拍拍教室的前門,語重心長地說道:“門啊,你的命運終于要改變了!不會再被‘踢’,而是被‘敲’了!”
有時我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時,套用費翔的那句歌詞:“讀你千遍也不厭倦!”學生也都樂意入情入境地讀書了。
教學是種極富創造性的活動,教師不僅需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藝術策略,從而在復雜多變的教學情境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
我們真的不要再有“56分”的尷尬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