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24 16:00:20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六年級 語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當眾演講。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所舉兩個事例的作用和它們所強調的重點的不同。激勵學生樹立團結協作、自我犧牲等可貴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當眾演講。
教學難點: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所舉兩個事例的作用和它們所強調的重點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精讀訓練
1.理解第一段。
激發思考:作者圍繞合作,首先談了什么?
自由朗讀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點句。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
“任何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論......也不論......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過對上面句子的理解,舉出在實際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談談自己的初步認識。
通過第一段的學習,歸納演說詞的語言特點。
小結:這一段說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離不開與別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過渡: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讀第一個事例,隨后播出一段交響樂錄音,學生置身交響樂的美妙旋律之中。樂止,介紹交響樂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樂器演奏而成,他們是怎樣合作的呢?
思考:“團體目標”的“高度統一”和“協作精神”分別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與“和諧”)
從這個事例中,同學們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讀讀,想想,議議:
這個實驗的目的、要求、經過和結果分別是怎樣的?
聯系課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國專家是怎么說的?
“我在許多地方做過這個實驗.從未成功。”這句話說明了么?
從這個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讀讀,想想:
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結:文章通過兩個具體的事例,說明只有具有協作精神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問:為了說明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舉了兩個事例。只舉前一個例子夠不夠?為什么?(不夠。因為只舉前一個例子只說明合作需要有協作精神,而后一個例子是說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只有舉兩個例子,才能把問題說得很全面)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讀,談談你對既要“競爭”,又要“合作”的體會。
三、總結全文
四、指導學生練習演講
板書設計:
8學會合作
協作精神
怎樣合作?
自我犧牲精神
文獻摘錄: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也叫“演說”。它是鍛煉和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手段。演講的內容,一要完整,即有頭有尾,前后呼應;二要層次清楚;三要靈活,即能伸能縮,可以隨時調整。
教學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