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24 15:56:20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六年級 語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結合討論”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體會說話做事必須做到言之有據。
教學重點:
討論”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
教學難點:
體會說話做事必須做到言之有據。
教學過程:
一、討論: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為什么?
1.書面準備發言提綱。
2.組織討論。
小結:愛因斯坦是一個最偉大的人。他不把時間花在穿戴、布置房間和收拾東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學研究上。
二、研究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燈片)揭示下列句子:
(1)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怎么能是”最偉大的人“呢?
(2)穿衣服還不會呢,怎么談得上偉大?
(3)這還不簡單!
2.提問:這些都是反問句,能換一個說法嗎?
學生回答后小結:(1)上述三句可分別改為:①這個連衣服也不整齊的人,不可能是”最偉大的人“。②穿衣服還不會呢,談不上偉大。③這很簡單!(2)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的一般做法是: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學生如果對”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舉例講-講”肯定“表示承認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認反面的。
三、研究寫對話的形式
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內容,提問:這兩段話都是寫人物對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他沖小姑娘做了個鬼臉:“你說得對,我是不會對付衣服鞋子這類玩意兒,但愿你肯教我。”“這還不簡單!”女孩將平日媽媽教給她的穿戴要領一口氣說了出來。“能記住嗎?”她問。“也許能。”
(2)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2.討論后小結:這兩段話都是寫人物對話的。在形式上的不同點是:(1)把兩個人說的話連著寫;(2)各個人說的話獨立成自然段。
四、作業指導
出示下面的句子,重點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
(2)我呢,什么也幫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數學作業。
讀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別的沒有,這是惟一的,不得不這樣做。
口頭造句。
板書設計:
第一次相遇撞
愛因斯坦與小女孩第二次相遇遇
第三次相遇等待
文獻摘錄:
愛因斯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物理學家,生于德國。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工業大學并人瑞士籍0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并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人美國籍。在物理學多個領域均有重大貢獻。
教學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