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別好動怎么矯正?
來源:新浪博客 文章作者:李東海 2009-08-14 09:03:27
孩子淘氣好動是天性使然。孩子一般都比大人好動,所以不要把孩子一般性的好動看成是毛病。如果孩子整天像成年人一樣不愛亂動,那恐怕就反倒不正常了。只有極個別孩子特別好動,那才算是毛病。
你的孩子的“好動”是一般的“活潑好動”還是病態的“特別好動”,要診斷清楚。
病態的“特別好動”是指下列表現:
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激動;
無監督時難以有始有終地完成任務;
難以持久性地集中注意力;
聽不進別人說什么;
上課經常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或離開座位;
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做另一件事;
常常未加思索就開始行動;
集體活動中常不按次序;
常在老師提問未說完時就立即搶答;
難以安靜地玩耍;容易沖動;
破壞性大,常做出攀爬欄桿、亂跑等危險行動;
坐立不安、動手動腳,且行為唐突,不可理解;
說話過多,常常干擾別人,行為不能自控。
孩子特別好動的原因很多,純粹是生理原因(如多動癥)導致的只有極少數,大多數是早期行為習慣的積累,是缺乏自律意識造成的。
家長要面對它,接受它,然后再慢慢改變它。如果家長自己心情急噪,對孩子大多采取暴力鎮壓的的辦法,堵而不疏,往往不能解決問題。
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1、不要給孩子“我特別好動”的暗示。
對于孩子一般的好動不要大驚小怪,要淡化孩子的好動行為,孩子慢慢看到自己的行為沒有“市場”,就會漸漸轉向正常。
有的孩子是想通過自己的好動行為來引起家長、老師或別人的關注。這時家長要反思,平時是否認真傾聽了孩子的講話,是否關注了孩子的心情,要引導孩子通過正常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2、分階段逐步改正。
孩子特別好動,是長時期形成的習慣性行為。長時期形成的習慣行為也需要長時期來改正。家長不能性急,不要老想著在短時間內就大見成效。家長可以與孩子一道制定改正毛病的計劃和規則,根據孩子的“癥狀”,一段時間只解決一個問題,但每天要進行記錄,做到了要獎勵,做不到要懲罰,操作時堅持原則。
3、尋求動與靜的平衡點。
家長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讓孩子參加豐富多采的活動,讓孩子的生活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找到動與靜的平衡點。如讓孩子彈古箏,學美術,練書法。這有利于孩子“入靜”;另一方面,讓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活動,讓孩子渲泄能量,以達到動靜平衡。
4、換一種環境,促使孩子自律。
孩子長期在熟悉的環境中,沒有壓力和約束,家長心情好時管理“從寬”,家長心情不好時就“從嚴”。如果換一種環境,如參加軍訓、參加夏令營、上寄宿制學校等,對孩子養成自律意識很有幫助。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