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06 21:03:19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老師們好:
很榮幸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零距離地分析探討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七、八單元的教學。雖然不屬于國家級新課程改革實驗區(qū),但是我們學校有兩個班從02年開始已經采用人教版教材進行教學,可以說和新課程同行,我呢,也一路跋涉了4年多。今天,我想把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題
先來說說第七組教材,這組教材是以“認準目標,不懈努力”為專題,選編了精讀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魚游到了紙上》、略讀課文《全神貫注》、《父親的菜園》。《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敢于挑戰(zhàn)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實驗求證后,走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全神貫注》這篇課文,講的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件事,課文表現(xiàn)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狀態(tài)和對藝術創(chuàng)作精益求精,永不滿足的精神。《魚游到了紙上》講的是聾啞人由于勤奮專注,才有高超的畫技。教學這篇課文我們要注意目標應定位在勤奮專注,不懈努力,而不是身殘志不殘。《父親的菜園》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為家人開辟出了一處菜園,贊揚了父親執(zhí)著、勤勞的品質。從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到殘疾人、普通人,課文中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同一種精神,那就是執(zhí)著專注、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學本組課文,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走進文本,品味人物形象,受到心靈啟示。可從這三方面入手。
一、找全文穿針引線的支架
二、品人物執(zhí)著追求的細節(jié)
三、抓文本意猶未盡的空白
一、找全文穿針引線的支架
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這類文章中或明或暗都有體現(xiàn)人物品質、精神的一句話或一個詞語,也就是這篇課文的中心句或中心詞。如《全神貫注》、《魚游到了紙上》,這兩篇課文的題目就揭示了人物精神。《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對的。”《父親的菜園》中“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也能從中體現(xiàn)人物品質。
找到了這些詞語或句子,就是找到了課眼,也就找到了全課穿針引線的支架和道具。這是第一步。
二、品人物執(zhí)著追求的細節(jié)
而第二步則是全文的重頭戲,要能圍繞課眼細細品味能表現(xiàn)人物精神的片言只語,留心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的方法,體會人物的執(zhí)著追求精神。
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1、案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出示: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對的。
亞里士多德何許人物,他是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馬克思和恩格斯稱他為古希臘哲學中“最博學的人”,可見他的偉大。在人們的眼里他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沒有人敢否定的。但是有一個人敢,他就是伽利略。說實在的,當時我們班孩子只有3個課外知識比較豐富的男孩子對這兩個大人物有所了解,其余的孩子是聽都沒聽過。況且,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已不是過去“師道尊嚴”的課堂,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比較民主、開放的,所以孩子們很能接受伽利略的所作所為。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就穿插介紹當時的背景。然后一步步地指導孩子品讀他的思考過程。
出示: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么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
(1)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2)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這怎么解釋呢?
讓孩子們讀,讀出伽利略的思考,讀出伽利略的嚴謹。
出示
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
我們再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思考,伽利略的試驗有什么特點?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b.從“結果”、“都”、“的確”三個詞可以看出什么?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于是伽利略決定在比薩斜塔作公開試驗。
出示
課文5、6段
①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著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
抓住伽利略從懷疑到試驗到公開試驗三個最有訓練價值的語段,引導孩子反復朗讀、品味,把文中嚴謹?shù)倪壿嬎季S過程、周密科學的試驗過程,事實勝于雄辯的公開試驗的過程展現(xiàn)在孩子的心里。再次理解再偉大的人,他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我們不能迷信。也就是說,對于權威的話,我們要學習,但不能迷信。
2、案例《全神貫注》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閱讀時從課題入手,通過審題提出問題,通過閱讀解決問題。這樣的閱讀思路,可以收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本文重在引領孩子理解羅丹如何全神貫注,也就是重在理解第2段。
讓孩子們一邊讀,一邊思考,針對羅丹的每一個表現(xiàn)各提一個有意義的問題:
(1)他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在干什么?
(2)他嘴里嘰哩咕嚕的在說什么?
(3)眼里閃著異樣的光是什么意思?
(4)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是在干什么?
(5)他的情緒為什么更加激動了?
(6)他為什么像喝醉了酒一樣?
(7)為什么作者要寫他癡癡地微笑?
把以上問題連起來,說說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的情形。讓孩子們明白課文緊緊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等特點,表現(xiàn)羅丹怎樣“全神貫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記了客人就在身邊。
3、案例《魚游到了紙上》
在出示課題后,讓孩子們找一找,文章的題目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
三次.一次是女孩驚奇的贊嘆,一次是作者的描寫,再一次是作者與聾啞青年的筆談。
師追問,游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三次提到魚游到了紙上,他想說明什么?
孩子們回答:
他想說明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想說明魚游到了他的心里。
1、讓孩子們討論魚游到了心里和魚游到了紙上有什么關系?
2、找出這位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境界的句子。
(1)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2)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3)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4)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緊緊抓住這些關鍵的詞、句子適時點撥、精講,讓孩子們明白青年通過反復觀察,把金魚的每個部位、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裝的都是金魚鮮明、生動的形象,正因為有了魚先游到了心里這個前提,才有了最終的結果--魚游到了紙上。使孩子理解聾啞青年舉止特別是因為愛魚、畫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與魚融為一體。
4、案例《父親的菜園》
出示“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師:細細讀這一句話,你想說什么?
生:我覺得父親的菜園非常的綠,周圍是黃黃的土地,只有父親的菜園是那樣的綠,像翡翠一樣綠,因為綠才美。
生:我讀懂了,翡翠是珠寶,很珍貴,在父親的眼里,這一片菜園也如同翡翠一般珍貴。
師:是的,這一片碧綠的菜園里凝聚著父親多少的--
生:辛勞
生:心血
生:希望與夢想啊!
是呀,父親的菜園是父親不懈勞動的成果。然后老師引領孩子交流感悟最受感動的句子。
如
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
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