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04 13:32:08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單元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習掌握“徑、暢”等17個生字,認識“裊、濫”等12個字;練習積累詞語,要求會寫會用其中的三十一個詞,認識、記憶25個。認識三個多音字:重chónɡ、彈tánɡ、鋪pū
2.學習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和時代背景來理解含義較深刻的句子。
3.了解盲人是怎樣來了解世界的;了解人體器官移植的知識;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現象。
4.積累關于“熱愛生命”的名言名句。
5.繼續練習圍繞主題進行資料搜集、觀察、實踐探究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自己的探究結果、體驗和感受的能力。
6.培養學生通過朗讀能力、抓住關鍵詞句來品味語言的意識和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采用“整體感知、部分體驗與主題實踐、整體回顧”的方法,進行單元整合教學,在單元各篇課文和課外資料進行聯系和比較中閱讀,運用資料閱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通過整體回顧來進行知識和思想的系統整理。
2.在大量閱讀、實踐探究的基礎上來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
3、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整合有用的資料辦手抄報。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生命的權利、價值意義,感受生命的美好;培養珍愛自己生命、努力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意識;培養關心熱愛自然界一切生命、幫助他人延續生命的態度。
2.認識語文在生活中的價值,熱愛語文,享受語文實踐的樂趣。
本單元整組教學設計:
單元整體感知(1-2課時)
本環節內容主要包括:引導學生把握單元的主題內容;對整組課文進行總體感知;布置安排綜合實踐活動。
主題綜合時間的總體思路:
本單元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是:“關于生命,我知道了......”
教學流程
一、談話倒入,引起學生對“熱愛生命”這一主題的關注。
這是一個在中央電視臺播放的真實的故事.,2006年1月25日下午,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新民鎮的一個廢棄的采石場內,聚集了上百的村民,這兒究竟發生了什么?
原來,2006年1月在17日的上午,一位名叫藍春河的少年放學到家之后,想去山上幫媽媽背柴回家,在經過采石場時,偶然發現了有一個洞,出于好奇,爬進了洞中,在洞的末端,藍春河因為看不見而掉進了一個垂直的洞中。憑著頑強的求生欲望,這個13歲的少年在黑暗的洞中度過了199個小時那可是八天八夜啊,渴了,就用舌頭去舔洞壁上滲出的水滴;餓了,就想著媽媽做的回鍋肉睡覺,最終成功的獲救。醫生告訴我們,人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最多能活3天,如果能夠得到水,最多也只能活7天。超過7天能活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討論:讀了這個消息,你們想到了什么?
在學生討論、發表自己對這則消息看法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談到的“應該珍惜生命”的基礎上,引導歸納出“要熱愛生命”的主題,引出課文中的導語。
二、瀏覽整組課文。
思考:這一組課文,主要談了哪些關于生命的故事?哪些內容寫出了我們過去不曾知道的事情?你喜歡哪一篇,認真地看一看,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關于誰的生命故事?
交流介紹。
總結歸納:整組課文主要介紹了一些生命現象和人們熱愛生命的故事。
三、進行主題綜合實踐活動。
第一階段:我想知道......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剛才讀過的哪些內容你很感興趣?想更多地知道什么?為自己確定一個主題。結合學生討論,教師幫助學生確定自己要探究、了解的主題。
四、布置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以后的課文學習和實踐活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