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葛存壯談家教
來源:當代家庭教育報 文章作者:海紅 2009-07-16 12:49:53
尊師重教 提高自身修養
熟悉葛優的人,都知道他的家教很好。至今,葛優回家時,看到迎面走過來曾經教過自己的幼兒園老師,還一定要停下車,走出來恭恭敬敬地問好:“老師您好!”并且勢必要請白發皓首的老師先走,然后自己再駕車離開。老師們很感動,在葛老面前一個勁兒地夸獎葛優平易近人,不忘老師。葛老卻不以為然地說:“您是他的老師,這是他應該做的。做人就是要知禮儀,守規矩,要厚道,要具備良好的個人修養。這跟他得不得獎,受不受歡迎沒關系。”
“中國有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爸他總是自覺自愿地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替別人考慮問題,想人所想。你就比如說吧,我父母現在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家小飯館,我特別喜歡吃他們做的干燒黃魚。所以每次回家,父母都會特意給我點這道菜。一來二去的,小飯館來送菜的就由一個人變成了兩個人,甚至三個人……這時候,我爸就會點名把我從屋里叫出來,讓大家欣賞。你說這是出于禮貌,還是出于善意?反正,他認為人家是特意跑上來看我的,那么我就得滿足人家的心理需求。”每次頒獎典禮后,一席席的珍饈美味散發著誘人的味道,當朋友們觥籌交錯大快朵頤時,葛優卻忙著給影迷簽名,與他們合影留念。若是陪太太逛街、帶外甥出游時,葛優就不得不喬裝改扮。有時候被認出來了,熱情的影迷們連拉帶拽,還要拍兩下他的光頭表示親切。于是,你拍我拍大家拍,其情景可想而知……對此,葛老有自己的教子之道:“這是對你的肯定,是大家捧你的場。成了明星,就不能太矯情,不能辜負了觀眾們的熱情。要知道人家可是把鮮花、掌聲都奉獻給你了。”
生活中的葛優在媒體面前一直保持低調,但是對于自己的影迷,他表現得很謙恭、很配合,只要條件允許他會盡可能地滿足大家伙的要求。記得葛優在戛納電影節獲獎后,葛老夫婦親自手捧鮮花去機場接他。葛優接過母親手中的鮮花,隨手就放在了行李車的下面一層。葛老看見了,很滿意,“我最得意的作品就是我的兒子,因為在這樣容易浮躁的環境里,他還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
談話教育說到心服口服
把“德藝雙馨”看得很重的葛老在總結自己的教子之道時,表示:“我不敢奢談教育心得,我只是談談我的方法,供大家參考。我從來不打不罵孩子,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就找他們談話。也許大家覺得孩子犯了錯、闖了禍后,應該輕則對他們嚴厲批評,重則施以拳腳。其實,根據我的經驗,孩子們更怕的是家長找談話,尤其擔心沒完沒了地談。所以,談話教育給孩子的印象比較深刻,一般不容易忘。”
說起對孩子的管教,葛老回憶起葛優童年時的往事。葛優5歲多的時候,是姥姥帶著他。一次,他做錯了事,姥姥說他,葛優不但不聽,還用腳踢了姥姥一下,恰好被葛存壯撞見了。他把葛優叫過來,問:“你剛才做了什么?”葛優低著頭不吱聲。葛存壯繼續道:“你做得不對。姥姥管你,你為什么踢姥姥?”葛優和他犟著勁兒,就是不吭聲。葛存壯一下就把小葛優夾在胳膊下,徑直走下二樓來到院子里,把葛優放在院子里,讓他自己好好反省。葛存壯轉身回家了,葛優就站在原地哭了起來。家里的幾位大人約定都不要理睬孩子的哭鬧,要讓他知道犯了這種錯誤是不能被原諒的。葛老說:“我不打,也不吼。但很嚴厲,讓葛優知道不尊重老人是大錯!”確實,葛存壯夫婦平時各自的言行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著葛優要尊重別人,就是小朋友也要尊重。
在葛優上小學時,葛存壯經常囑咐他:“要聽老師的話,功課要做好,要和同學搞好團結。”孩子上中學后,他總是要抽時間和葛優談話。那時學校組織拉練,葛存壯叮嚀葛優要不怕吃苦,積極上進,其教育全是正面的。談話多了,有時葛優也不太愛聽,但葛存壯卻一直不厭其煩地對葛優諄諄教導。后來,葛優到農村插隊勞動鍛煉,作為父親的葛存壯仍未放松對兒子的“口頭”教育。葛優一回家,他總是不忘提醒兒子,要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要好好干活,要和鄉親們搞好關系……葛優幾乎是伴隨著父親的“談話”而成長的。
對于已成名的兒子,葛老現在一旦發現葛優的毛病和不足,仍不會隨便地放過,總要和兒子好好“談談”,直到兒子知錯改了才行。“優子,你看到人,怎么不叫人?”“我回來時,人家正低頭修車呢,根本就沒看見我。我叫人家,不是打擾人家嗎?”“那也不行,沒看見,你也要叫人家,這是起碼的禮貌。”“行,下次一定叫,行了吧?”在父親面前,葛優直到如今還經常表現得很靦腆,“我們家啊,還是我妹妹葛佳有出息,人家北大畢業后,還到德國去拿了個德國文學碩士學位呢”!
以人為本 身心健康發展
在談到如何看待教育的作用時,葛老針對如今的社會現狀,深有感觸地說:“說來說去,我覺得教育還是應該以人為本,就是說在教授孩子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這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需要家庭和社會各界,尤其是學校老師的配合。葛優兄妹小的時候,我們國家是計劃經濟,一切都由組織給你安排好了。比如說我吧,黨讓我拍電影我就拍電影,黨讓扮演反面人物,我就扮演反面人物,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社會不需要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問題獨立地做出決定,個人的前途、事業都是由社會安排的。在那個年代,我們沒有多少選擇的權利,當然也就談不上競爭和壓力。但今天的孩子要面對競爭,要證明自己的實力,要獨立地做出人生的選擇。當然,這也是社會進步的結果,因為它把才能和機會、付出和回報都有機地統一起來了。”
沉吟片刻,葛老強調:“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代孩子盡管在物質條件方面比過去要好,但他們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比過去要大得多。無論是社會、家庭還是學校,對孩子的期望值都過高了,使孩子產生一些負面心理。而有些做法又非常殘酷,比如一次考試定終身,使得青少年時刻處于高度緊張之中。當青少年柔弱的身心不能承受時,就會導致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我認為先成人,才能成才,所謂教育就是要幫助孩子們完成社會化的過程,使其成為身心健康的人。”
“面對應試教育,分數成了衡量孩子們的唯一標準。有了好分數,一白遮百丑,教育、培養的任務就算都完成了。其實,不用說大家心里也明白,對于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發展也好,成才也好,涉及的內容肯定是多方面的。我常常給在美國的葛佳打電話,問問小外孫女的學習情況。葛佳經常告訴我說:‘女兒的學習很好,但是很怕被同學看成是書呆子。’因為在國外的學校里,你要會學、會玩、會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在同學當中要有親和力,要善于和同學們和諧相處……只有這樣的學生才會受歡迎。如果只是學習好,非但不會有人羨慕你,反而有可能會被嘲笑為‘書呆子’。從中可以看出國外非常重視培養孩子們的社會生存能力,這無疑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在這方面,也應該加以借鑒。”
談到此處,葛老說出了自己一直覺得很內疚的一件事情。他告訴記者:“文革期間,我們全家下放到干校勞動鍛煉。當時家里養了一只小貓,葛優非常喜愛小動物,每天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后就只顧逗那只小貓玩兒,作業都忘記做了,把心思都放在小貓身上了。我們提醒過幾次,都沒效果。一怒之下,我就把那只小貓給扔掉了。葛優很傷心!事后,我也覺得自己的這一舉動太粗暴,傷了孩子的心。我就誠懇地找兒子談話:‘爸爸把你心愛的小貓扔了,這樣做不對。但你玩貓玩得太野了,影響了功課,這也不好!爸爸會再給你要一只貓來,不過這次不能玩得忘了學習。’之后,我花盡心思四處打聽找小貓,想盡快滿足葛優的心愿。但是,最終也沒有能給葛優找到一只小貓,F在想想還覺得對不起他呢!所以,為人父母者盡管都是出于愛孩子的心理,一門心思地覺得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有時候,也應該冷靜下來仔細分析分析,究竟應該怎樣做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更有利!”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