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5 12:39:47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找規律 教案
本單元把常見的、有固定周期規律的現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發現具體現象里的周期規律、對現象的后續發展情況作出判斷、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教學活動,激發探索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第一,教學素材現實,貼近學生生活。許多教學材料是生活中見過的,都是學生能接受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的吸引力是激發探索熱情的重要因素。
第二,關注探索過程,鼓勵方法多樣。無論是表達周期規律還是解決實際問題,都尊重學生的方法和個性特點。突出過程中的數學思考,重視體會符號感和建立模型。
第三,掌握難度。現象中的周期規律都是比較簡單的、容易發現的。
教學內容分兩部分編排: 第一部分是體會周期現象,發現其中的周期規律;第二部分是解決有周期規律的實際問題。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題和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是配合兩部分的教學。
1. 初步認識周期現象,發現其中的規律,體會規律是確定不變的。
周期現象是有規律的現象,規律表現為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結構,這種確定的結構是現象的周期。周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發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的精神,通過眼前預料以后、通過部分把握整體、通過有限想像無限。
發現周期,并體會它的確定性是認識周期現象的關鍵,是第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
在例1的畫面里,由近到遠依次是盆花、彩燈、彩旗,它們擺放順序的規律都表現在顏色上,十分醒目、容易發現。教學分兩步進行。第一步通過問題“從左邊起,盆花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彩燈和彩旗呢”明確了研究對象、教學次序、觀察內容。學生看出各類物體的擺放順序并不難,但說不到位。要提高交流的質量,通過說擺放的順序進一步體會規律。如盆花,學生一般說成“一盆藍花和一盆紅花間隔著擺的”。要引導他們理解“每2盆為一組”,“每組都是先1盆藍花,再1盆紅花”。再如彩燈是“每3盞一組”,“每組都是1盞紅色、1盞紫色、1盞藍色”。彩旗是“每4面為一組”,“每組都是先2面紅色,再2面黃色”。能看出一組的數量和一組里的次序,就發現了周期,對規律的理解就準確了。例題教學的第二步是回答“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顏色”的問題以及緊接著的“試一試”。讓學生根據看到的規律,對現象的后續發展進行預測,從而對規律的確定性有更深的體會。所問的盆花、彩燈、彩旗都沒有畫出來,它們的顏色不能直接看到,只能依據規律進行推理。教材里的畫一畫、想一想、算一算,都是學生再現周期規律進行的推理活動。各種方法都有特點,也有其局限。對各種方法的評價和采納,要讓學生體會并逐步選擇。學生對第一種方法“畫一畫”,會感覺比較麻煩,如果花的盆數再多些,畫的也更多,對第二種方法“單數盆是藍花、雙數盆是紅花”會最感興趣。對第三種方法“用除法計算”會感到比較難,不愿接受。這些體會都是暫時的,到了“試一試”里,他們又會感到前兩種方法都不太好,轉向用除法算了。用除法算的難點是怎樣根據余數作出正確判斷,要給學生兩點指導:一是想一想,“余數”在第幾組物體里。二是畫出一組,余數是幾就圈第幾個,答案就清楚了。如15÷2=7(組)……1(盆),第15盆花是第8組里的第1盆,表示第15盆是藍花。又如17÷3=5(組)……2(盞),第17盞燈是第6組里的第2盞,表示第17盞是紫色燈。再如23÷4=5(組)……3(面),第23面旗是第6組里的第3面,表示第23面是黃旗。
“練一練”對其他活動、現象的后續發展情況作出預計,重點仍然是發現和表達各次活動、各個現象里的順序規律。前兩道題的周期載體仍是物體的顏色,第3題變為形狀;第1、3題的順序規律仍表現在畫面里,第2題則用語言文字告訴學生。這些變化能提高學生發現規律的能力。
練習十第1、2題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周期現象。第1題12種生肖(12年)是一個周期。教學第1題時,可以先在自己的生肖下寫出年齡,再寫相鄰生肖、其他生肖下的年齡,然后想“接下去的年齡該寫在哪里?”體會12年是一組。
2.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周期特征。
在初步認識周期現象,能夠發現排列規律的基礎上,例2解決具有周期規律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特征。這里的“進一步”有兩層意思:一是主動發現——自己在情境中找到擺放(排列)的規律。二是自覺應用——有選擇地使用一個周期里的信息,如一共有多少個物體、有幾種不同的物體、它們的排列次序、每種物體的個數等。
例題呈現了一幅兔子排著隊等待跳高的畫面,學生從中應該看到“每3只兔為一組”,“每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這些既是情境里的周期規律,也是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
解決的實際問題由易到難,思路和方法是連貫的。例2里18只兔剛好排成“這樣的6組”,所以灰兔一共有6個1只,白兔一共有6個2只。“試一試”比例題復雜,20÷3=6(組)……2(只),余下的2只在第7組里,是這一組的前面2只兔。在求出6組里有6只灰兔和12只白兔后,還要分別加上第7組里的1只白兔和1只灰兔。
教學例2和“試一試”,在學生進入情境、弄懂事實、理解題意后,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化解難點。例2要讓學生說一說“兔子是怎樣排列的”,想一想“18只兔排成這樣的幾組”。“試一試”要著重讓學生弄清楚“余下幾只兔,它們是什么顏色”。
“練一練”的題和“試一試”一樣,都稍復雜些。要先讓學生獨立解題,再組織交流。交流的重點仍然是現象里的排列規律,即“每幾個是一組”,“一組里有些什么”;“有這樣的幾組,還余幾個”,“剩余的是什么”等。對于已經解答的學生,通過交流提高表述規律、表達數學思考的能力。對于不會解答的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啟發、學到解法。
練習十第3題要從月歷卡上看到4月有30天,從1日起“每7天是一星期”,“每星期的前兩天是星期六和星期日”。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