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只食魚恐龍“復活”
來源:網絡 2009-07-03 17:54:09

據英國《每日郵報》17日報道,英國科學家經過20多年的努力,于16日成功復原了世界上第一具被發現的食魚恐龍化石———重爪龍化石。這只重爪龍的化石1983年被首次發現,它的胃里殘留著魚的骸骨,那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食魚恐龍。
復原歷時23年
為了紀念發現這只重爪龍化石的業余收藏家威廉·沃克,科學家將它命名為沃克氏重爪龍。
經過23年的研究,英國科學家們終于在16日制作完成了重爪龍機械模型,使人們擺脫了往日只能通過平面和動畫欣賞的局限,可以近距離、更直觀地了解重爪龍。古生物學家安吉拉·米爾納博士說:“第一次看見它真正的模樣,我們都很興奮。”
重爪龍化石和模型最近會在英國國家博物館展出,活動一直持續到明年的8月。
以淡水魚為食
這只重爪龍死時的壽命是10歲,約4米高、10米長、2噸重。但是科學家們估計,如果能再生活20年,它的體積將達到現在的4倍。
重爪龍頭部扁長,鱷魚一樣的嘴里塞滿了96顆鋸齒狀的細牙,爪子上還有鋒利的倒鉤,前肢強壯。這些在模型上都有明顯的體現。
重爪龍和現在同樣以魚為生的大白鯊不同,大白鯊愛吃熱帶海洋中的魚類,而重爪龍則在1億2500萬年前的沼澤和淡水河里捕獲獵物。它們隱身在黑暗中等待獵物,時刻準備用自己極具殺傷力的鉤爪抓魚,然后再用鋸齒牙將它們咬碎。基本上,重爪龍每天要吃掉25公斤魚。
□背景
震驚生物界的發現
重爪龍的發現非常偶然。1983年1月一個飄著細雨的下午,55歲的威廉·沃克在倫敦西南部的薩里采石場尋找化石。一塊奇怪的巖石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抱著能發現有趣貝殼的希望靠近去研究,卻發現深深埋藏在巖石里的竟是一個長31厘米的巨大爪子。沃克試著用小錘敲開巖石,結果爪子裂成了幾塊。他立即把巖石碎片送給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專家鑒定。
起初,這塊化石被當作一大塊鱷魚皮的殘留體,但是古生物學家仍然決定去采石場挖出剩下的骨骼。可惜,骨骼化石已遭到推土機的嚴重破壞,保留下來的部分只相當于原有骨骼的65%。不過,即使這樣,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完整的重爪龍化石。博物館用了三輛貨車才將遺骸全部帶回。
隨后的發現震驚了整個生物界:科學家們在這只恐龍的胃里發現了史前魚的遺骸。這只恐龍跟其他食肉或食草恐龍不同,它的食物主要以魚為主;同時有證據表明,它可能也吃小恐龍的尸體。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