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河生物群
來源:網絡 2009-07-03 15:42:25

著名美藉地質古生物學家A.W.葛利普在他 1928年出版的巨著《中國地質史》里,首次提出了“熱河動物”這一名稱,最初專指分布于東亞狼鰭魚巖系的綜合化石群。由于其產地位于當時熱河省東部而得名。這名稱于本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后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地質文獻。
熱河生物群的生物組合十分豐富,它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過渡眾多門類的陸相生物化石,包括魚、兩棲、爬行、鳥類、哺乳類和古植物、孢粉等以及無脊椎動物的雙殼、腹足、蝦類、葉肢介、介形蟲、昆蟲和蜘蛛等,其中,早期鳥類、帶毛恐龍(中華鳥龍)、原始哺乳動物、早期被子植物等構成了20世紀古生物學研究的重大發現,它們的研究成果,涉及現代生物界不少重要生物門類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為探索陸相生態系統的演變過程和規律,提供了可貴的實證。
熱河生物群眾多早期鳥類的發現和研究,不僅打破了100年來始祖鳥對早期鳥類研究的一統天下,而且使人們的目光從單一始祖鳥形態結構的描述和推斷,進而轉向早期鳥類的起源和演化上。它們的出現改寫了鳥類進化的歷史。
令世界古生物學家贊嘆的,不僅在目前遼西發現的十幾種早期鳥類,還有“龍模鳥樣”似龍非鳥的爬行動物中華鳥龍和原始祖鳥。
熱河生物群由于被突發性火山噴發物所覆蓋,原始生態系統及自然生態信息保存相當完整,對群落古生態、古氣候、埋藏事件地層學等有關學科的研究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為了將熱河生物群的研究工作推向深入,中科院古脊椎所集中了包括兩位研究員和八位博士在內,近30人的科考隊伍,在遼寧北票四合屯首次進行了多學科大規模系統發掘和考察,并對發掘剖面和周邊地區進行了詳細的基礎地質工作,再次進行了不同層位的采樣。發掘面積600多平方米,獲得包括孔子鳥在內的鳥類標本、包括中華鳥龍和原始祖鳥在內出爬行動物標本以及魚類、兩棲類和其它門類的標本。四合屯一號坑9米多的發掘剖面,包括10個含魚層、3個含龜層、5個含恐龍層和5個含鳥層。鳥類與爬行類為代表的化石層分布于166cm的湖相頁巖沉積中,它記錄了侏羅—白堊紀鳥類和爬行類為代表的集群死亡事件。
熱河生物群產出巖層為熱河群下部的義縣組,熱河群是一套含火山巖的河湖相沉積,它自下而上包括:義縣組、九佛堂組、沙海組和阜新組。熱河群在中國東北遼寧省的西部地區分布十分廣泛,它的沉積年代,自本世紀20年代以來一直是困擾中國地質古生物界的問題之一。
近年來,不少地質古生物學家都力圖利用各自研究的化石門類、年代測定和磁性地層學等參照系數探討和論證熱河群的年代。從古生物地層信息顯示的證據看,義縣組的時代不是侏羅紀的最晚期,就是白堊紀的最早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