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奧數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奧數 > 趣味樂園 > 探索發現 > 正文

地心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2 16:07:09

智能內容

  在中學地理課本中,我們了解到地球由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組成,然而這種認識應當說是很膚淺的。因為就目前來說,我們只能“觸摸”到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層殼。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8848米,而最深的勘探井深約12千米。對比這些數字,我們會發現,人們可以直接研究的地球表層的厚度僅為20千米左右。那么,再往底下是什么?地球內部中心究竟為何物?這是千百萬年來始終令人困惑不解的一個謎。

  在很早以前,就存在著“地球中空”的假說,認為在地球內部存在著一個“生命世界”。盡管目前我們還沒有什么證據證明地球不是中空的,但“地球中空”假說也并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

  19世紀后期,人們注意到了這樣一種現象:火山噴出熔巖的溫度隨著深度而增高。根據溫度隨深度增加的速率來計算,地心的溫度竟可達100000℃左右。在這樣高的溫度下,即使地心具有極高的壓力,任何物質也都會變為氣體狀態。于是許多研究者提出了“氣態地核說”。

  但是許多學者認為這一學說是建立在鉆井和火山資料基礎上的,因此所推測出的地心高溫概念是不可信的。19世紀末,人們通過重力測量求出地球密度值為5.52克/厘米3。它比地表任何巖石的密度都大許多,因此推想地核內部一定有密度更大的東西。

  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期,地震波的研究,對人們探索地球內部的奧秘提供了一個好幫手。

  第一個利用地震儀探索地球內部奧秘的是前南斯拉夫的地震學家莫霍羅維奇。1909年10月8日,前南斯拉夫的薩格勒布發生了一次強烈地震,莫霍羅維奇在研究這次地震所記錄的數據時,發現地震波傳播的速度在地表下面33千米處存在一個不連續的跳躍,說明在這一深度的上下物質密度相差很大。以后,科學家確證這個球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并以莫霍羅維奇的名字來命名,稱為莫霍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

  1914年,地震專家古登堡在探測遠方地震所發出的地震波時,又發現在地表下面2900千米處,地震波的傳播速度也發生了急劇改變。這里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地學上稱作古登堡面。

  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人們知道了地幔的物質具有固態特征,它的上部由含二氧化硅24%-45%左右的超基性巖組成,性質類似橄欖巖,因此,被稱為橄欖巖層;同時,它又含有豐富的硅和鎂元素,又稱它為硅鎂層。

  1936年,丹麥地質學家萊曼對地核中傳播的地震波速度進行了更精確測量,又發現地核可分為內核和外核兩部分,內外核的分界處在地表下5100千米處。外核中地震波橫渡不能通過,人們推測它為液態。而到內核,橫波又重新出現,說明它是固態的。由于地震波在整個地核中的傳播速度與它在高壓下鐵的傳播速度相等,人們很自然地想到地核可能是高壓狀態下由鐵、鎳構成的。

  近年來又有人提出地球有個“黃金核”的說法,據持此觀點的人測算,以鐵、鎳為主要成分的地核之中,黃金的平均含量是地殼平均含金量的600多倍,地核中的黃金總含量竟多達500億千克。

  然而,并非所有學者都同意上述觀點,又先后有人提出了“金屬氫地核說”、“金屬氫化合物地核說”、“鐵硫地核說”、“鐵硅地核說”、“鐵氧地核說”等。所有這些學說都只是人類用智慧對地球內部情形的間接“窺視”,人們無法直接用肉眼去證實這些說法,所以地球中心為何物仍是一個謎。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buaa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边| 精河县| 沁源县| 鹿邑县| 南昌县| 甘谷县| 闸北区| 江达县| 宣恩县| 万源市| 石家庄市| 承德市| 平远县| 西畴县| 湘潭县| 眉山市| 元氏县| 上思县| 元朗区| 桑日县| 元谋县| 郁南县| 新宁县| 海伦市| 和硕县| 招远市| 阿勒泰市| 永吉县| 浑源县| 集安市| 台东县| 巴里| 息烽县| 明光市| 平阴县| 体育| 乐陵市| 偃师市| 津市市| 江阴市| 和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