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謀殺屈原的現場
來源:故事匯 2009-06-27 16:23:43

不妨讓我們來約略設想一下謀殺屈原的激烈場景吧。刺客在汨羅江上乘舟追殺,而屈原則乘坐另一小舟奪路而逃,其場面驚心動魄,令人難忘。但這場水上生死角逐,最終以屈原的不幸落網而告終。御用冷血殺手把他裝進麻袋,在捆緊了之后投入江心。
隨后,政客們偽造了屈原自殺的遺書《懷沙》,并且利用史官四處散布屈原與鄭袖不和的謠言。一代文人英豪就此離奇地“香消玉殞”。
人民目擊了這場卑鄙的謀殺。他們渴望說出真相,但卻畏懼權勢。他們最終選擇了一場象征的戲劇。這就是現下流行民俗的起源:在屈原被謀殺的那個日子和那個現場舉行哀悼屈原的祭禮,他們機智地用賽龍舟來隱喻當時激烈的追殺場面,用包粽子來隱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慘事實。
其中,米飯象征他的肉體,粽葉(竹葉)象征裝他的麻袋,粽絲象征捆扎他的繩索,而把粽子投入水中,則象征著屈原遭人溺斃的真相。而由于時間的流失,這些出現在屈原紀念大會上的隱喻,最終成為費解的謎語。至此,歷史被收藏和掩蔽在了壯麗的風俗的背后。
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是,在屈原被殺現場附近的山上,僅僅方圓兩公里范圍內,竟然史無前例地出現了十二座墳冢,大多高為五米,底部直徑為八米,四周環植蒼松扁柏,墓前都樹立刻有“故楚三閭大夫之墓”字樣的石碑,但究竟哪一座是真的,世人實在無法辨別,這就是所謂屈原十二疑冢。有人認為其中必有一座是真的,而其它則都是克隆之物。
民間傳說稱,此舉是為了防人偷盜墓中珍寶,又說為了阻止秦軍掘墓復仇,其理由聽起來都相當牽強。在我看來,只有一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那就是要防止謀殺屈原的政敵前來掘墳毀尸。在發明了粽子龍舟儀式以傳播真相的同時,民眾還要精心制造偽墓來保存從水里打撈起的詩人遺骸。這是何等詭異和富于戲劇性的事件,它再度向我們證實了楚國政治的險惡以及人民的抗爭智慧
數百年之后,漢朝的著名文學家賈誼被漢文帝從京城貶到長沙為官,在渡過湘水的時候,寫下了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托古寄懷,藉此發出悲憤的嘆息:“曾聽說屈原是自沉汨羅江而永逝,如今我來到湘江之畔,哀悼先生的英靈。只因遭遇亂世,才逼得您自殺而喪失生命。
這一切是多么令人悲傷!”賈誼的盲目抒情,無疑直接影響了司馬遷的歷史判斷,以至于他對屈原自殺說堅信不疑,而后者的自殺敘事,也就成了中國史上最權威的闡釋文本。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