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7 02:04:57 下載試卷 標簽:藝術 經驗交流 語文 啟蒙教育 高分經驗
寫字,語文學習的永恒話題
漢字和古埃及的圣書字、古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漢字的出現是人類文化歷史上的一個奇跡,據《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為什么漢字的出現能使“天雨粟,鬼夜哭”呢?那是因為有了漢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現在,圣書字和楔形文字早已不再使用,而漢字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并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的一種強勢文字,越來越展示出她迷人的魅力。
古老的漢字承載著太多的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包含著她所承載的內容,而且也包含著她所用以承載的外顯形式。漢字和拼音文字的線型結構不同,她是一種平面型方塊組合,其構成成分可以縱橫交錯,從而形成了豐富多樣、特征鮮明的字形形式。因此,漢字這個富含文化因子的符號,從產生之日起,就蘊涵著一種無與倫比的靈動的形體美。
在語文學習中,寫字和識字同樣重要,識字更多的是獲取知識,而寫字更多的則是體驗藝術。曾幾何時,在電腦剛剛走進人們的學習和工作當中的時候,特別是在無紙化辦公時代到來的時候,在顯示器和鍵盤逐漸代替了紙筆的時候,有一些人曾經認為寫字已經不再重要。這是一個很可怕的誤區,可喜的是,經過短暫的思辨,人們的認識旋即又歸于統一,寫字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再次成為大家的共識。的確,漢字的記錄功能電腦完全可以替代,而漢字形體的靈動電腦則無法復制,至于寫字對于人們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人們良好習慣和語文素養的養成等諸多作用,電腦更是無法取代。
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識字與寫字”被作為階段目標五大板塊中的一塊專門進行了闡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實踐中,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有許多學校非常重視寫字教學,更有一些學校把寫字作為一項辦學特色來傾力打造,把寫字和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寫字教學中,我們的一批學生和老師已經脫穎而出,有一些老師還把自己在寫字教學中積累的經驗結集付梓,使之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使寫字教學更加具有理論性和可操作性。
案頭有一本朱志明老師的新作《100關鍵字寫字要訣》,朱老師從事語文教學已經二十余年,在這許多年里,他對寫字一往情深,邊實踐邊總結,學寫字、教寫字、悟寫字、論寫字,樂此不疲,這本教程可以算是他對自己這二十余年寫字教學的一個最好總結。這是一本操作性很強的教程,我花了整整五個小時一口氣讀完了它,不,應該說是學完了它,一邊讀,一邊情不自禁地拿起筆按照朱老師的要求描紅、臨寫,不知不覺已是三更時分。這本書顯得很溫馨,它注意到了讓學生科學地用手用眼,表達出了一個教育工作者對孩子的關愛;這本書顯得很精要,它的主體部分只有100個字,表達出了一個語文工作者對漢字的理解;這本書顯得很明了,100個基本字配有100個口訣,表達出了一個文化工作者對文化的領悟。這些口訣既點名要旨又瑯瑯上口,“品?上口略扁居中寫,下口略長成并列”,“多?斜中求正點對正,主次分明撇畫勻”,精彩紛呈,不一而足,讀者根據這些口訣來讀帖、臨帖、背帖,寫字成了一大樂事。
這里,我之所以用“讀者”而不用“學生”,就是擔心狹義的“學生”涵蓋不了這本教程的使用者,我們的學生如何把字寫好,我們的老師如何去教孩子把字寫好,甚至我們其他領域的工作同志如何把字寫好,都可以從這里面汲取所需要的成分。寫字,是語文教學永恒的話題,是語文學習永恒的話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