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不僅吞噬物質,也可以孕育恒星
來源:網絡 2009-06-26 16:04:23

據國外媒體報道,天文學家日前發現,在那些超級黑洞的附近也有可能孕育出恒星來。而此前的理論認為,黑洞周圍的環境過于惡劣,根本不適宜作為恒星的“搖籃”。這一發現是愛丁堡大學和圣安德魯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借助計算機模型取得的。相關的論文已被發表在了新近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傳統天文學理論認為,恒星是那些巨大的星際云團在自身引力作用下逐漸演化而成的。而黑洞則是一種具有極強引力的天體--其引力之強,甚至能夠吞噬掉光線。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人們很自然地認為,在黑洞附近的任何星際云團都會被撕成碎片,但天文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卻否定了這一看法。
借助計算機模型,愛丁堡大學和圣安德魯斯大學的天文學家模擬出了下面的環境:一個重量達太陽10萬倍的氣態云團正在向10光年外的一個超級黑洞靠近,按照其運行的速度,預計將在兩萬年后到達黑洞附近區域。而在此之前,該云團所擁有的大部分物質都會被黑洞產生的強大引力所攫取。但讓科學家們感到意外的是,云團中剩下的物質(不足最初的10%)竟然會演化為一個高密度的氣態圓盤。而在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后,該圓盤便會演化為一個巨大的恒星。
需要提醒的是,根據現代科學理論,在銀河系中心也存在著一個巨型黑洞,其重量超過太陽的360萬倍。科學家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將可用于解釋為什么在黑洞的周圍會出現巨型恒星。
據悉,在銀河系中就存在著這樣一些S類恒星--它們繞中心黑洞公轉一周需要10年時間。在此之前,科學家們認為S類的恒星均應處于雙星系統之中,而如果它們運行到黑洞附近,那么雙星系統將會被破壞。
此外,在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周圍還存在著一些非常年輕的巨大恒星,它們與黑洞的距離比S類恒星還要近。之前有學者認為,這些年輕的恒星很可能來自那些被拆散的恒星群。但直到現在為止,科學家們還從未觀測到過這類規模巨大的天體運動現象。
通過愛丁堡大學和圣安德魯斯大學天文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人們將能夠更為簡單地解釋清,為什么在黑洞的周圍會“反常”地存在著數量眾多的恒星了。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還將嘗試著對前期假定的氣態云團的形成過程進行解釋,以便根據它來估算黑洞周圍恒星的演化速度。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