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能量"真的存在嗎 宇宙加速膨脹是假象
來源:網絡 2009-06-26 15:43:47

加速膨脹是假象?
●宇宙看起來似乎正在加速膨脹,表明宇宙中存在一種奇怪的未知能量形式——暗能量。問題在于,沒有人知道暗能量到底是什么。
●宇宙學家或許根本不需要求助于什么暗能量。如果我們居住在一個物質密度低于宇宙平均水平的空間區域,宇宙膨脹的速率就會隨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這就有可能被誤認為是膨脹速率在隨時間流逝而加速。
●在大多數宇宙學家看來,超級宇宙巨洞似乎很不靠譜,不過暗能量同樣很不靠譜。未來幾年的觀測數據將判定這兩種說法誰對誰錯。
大尺度上物質密度的不同導致空間非均勻膨脹,可能產生天文學家通常歸因于暗能量的觀測效應。
科學界最偉大的革命,往往由現實和預期之間最細微的差異所引發。16世紀,哥白尼提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他的立論基礎在當時許多人看來,不過是天體運動中一些深奧難懂的細枝末節。今天,一場新的科學革命,已經隨著11年前宇宙加速膨脹的發現而拉開序幕。超新星亮度上的細微差異,曾讓天文學家得出結論:構成宇宙的所有物質成分當中,有70%是完全未知的。也就是說,空間中充斥著一種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質的成分——它們始終推動著宇宙膨脹,而不像其他物質那樣阻礙膨脹。這種成分被稱為暗能量(dark energy)。
10多年過去了,一些宇宙學家依然對暗能量的存在感到不可思議,甚至開始重新思考那些最初令他們推導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設。其中一個假設正是早期科學革命的產物——哥白尼原理(Copernican principle)。這個原理認為,地球所處的位置既不是宇宙中心,也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如果我們拋棄這一基本原理,一套能夠解釋這些觀測現象而又不需要借助暗能量的宇宙圖景,就會令人驚訝地顯現出來。
大多數人都非常熟悉這樣一個觀念:我們這顆行星不過是一粒宇宙微塵,在一個毫不起眼的星系邊緣附近,圍繞著一顆普普通通的恒星旋轉。在我們這個宇宙當中,類似的星系至少有數十億,分布之廣甚至超過我們的宇宙視界(cosmic horizon,即我們能夠觀測到的最遠邊界)——這使我們相信,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沒有任何獨一無二之處。不過,有什么證據能夠支持如此謙卑的宇宙觀?我們又如何才能確定自己是否處在一個特殊位置上呢?天文學家通常會跳過這些問題,假定我們的微不足道是顯而易見的,不需要進一步探討。我們或許真的處在宇宙中一個特殊的位置——考慮這樣一種可能性在許多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然而,這正是世界各地一些物理學家小組最近正在認真思考的觀點。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假設自己在宇宙中無足輕重,恰恰給宇宙學家提供了強大的解釋能力。根據哥白尼原理歸納而成的宇宙學原理(cosmological principle)聲稱:任何時刻,從空間中的任意一點朝任意方向看去,宇宙的模樣都是一樣的。這個假設讓我們可以把自己在宇宙一隅看到的東西外推到整個宇宙。宇宙學家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宇宙學原理為基礎,構建起了代表科學最高水準的宇宙學模型。結合現代科學對空間、時間和物質的理解,宇宙學原理暗示:空間正在膨脹,宇宙正在變冷,其中充斥著來自熾熱宇宙開端的遺跡——所有這些預言都被天文觀測一一證實。
比如說,天文學家發現,遙遠星系發的光似乎比鄰近星系發的光更紅一些。這種被稱為紅移(redshift)的現象就能夠用空間膨脹來巧妙解釋,因為光波也會隨空間的膨脹而被相應地拉長。微波探測器還發現了宇宙極早期發出的輻射——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這種大爆炸原始火球的遺跡,像一層帷幕包裹在空間各個方向,平滑得幾乎完美無瑕。公平地講,能成功解釋這些現象,我們自視謙卑的態度實在功不可沒——假設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越不重要,我們就越能夠“全面”地探討宇宙。
黑暗降臨
遙遠的超新星總是暗于科學家的預期,如果堅持宇宙學原理,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存在暗能量。
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不能安于現狀?如果宇宙學原理真的如此成功,為什么還要去質疑它?問題就在于,最近的天文觀測有了一些非常奇怪的結果。過去十年來,天文學家發現,對于紅移程度確定的遙遠超新星來說,觀測到的亮度總是暗于預期。超新星的紅移標明了自它爆炸以來空間膨脹的幅度。測出遙遠超新星發光的紅移程度,宇宙學家就能推斷,這顆超新星爆炸時宇宙的尺寸比今天小多少。超新星紅移程度越高,它爆炸時宇宙的尺寸就越小,因此從那時起到現在,宇宙膨脹的幅度也就越大。
超新星的觀測亮度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能夠測量它到我們的距離,從而揭示這顆超新星爆炸距今有多久。如果一顆超新星的紅移程度已經確定,而它的亮度看起來又低于預期,這顆超新星的距離就一定比天文學家認為的更遠。它發的光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傳到我們這里,這意味著宇宙從當時的大小膨脹到現在的大小,一定花了更久的時間(參見右頁)。因此,宇宙過去的膨脹速度一定比科學家以前預期的更緩慢。事實上,遙遠的超新星看上去非常暗,以至于宇宙必須加速膨脹才能趕上它目前的膨脹速度。
這種加速膨脹觸發了一場宇宙學革命:宇宙中的物質本該吸引時空結構,使膨脹速度逐漸放緩,但超新星數據暗示,情況恰恰相反。如果宇宙學家接受宇宙學原理,并且假設加速膨脹出現在宇宙各處,我們就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宇宙中必定充斥著一種能夠產生排斥力的奇異能量——暗能量。
在物理學家用來描述基本粒子和作用力的標準模型中,沒有任何東西與暗能量相符。這是一種尚未被直接觀測到的物質,它的性質不同于我們以往看到的任何東西,能量密度也比我們能夠作出的最簡單設想低了120個數量級(根據量子場論推算出的真空能,能量密度是暗能量的10120倍)。對于暗能量可能是什么,物理學家有了一些想法,但至今仍然純屬推測。簡而言之,對于暗能量,我們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不論暗能量可能是什么,研究人員正在著手進行一系列雄心勃勃、耗資巨大的地面和空間探測任務,用來尋找暗能量并測定它的性質。對許多人來說,這是現代宇宙學面臨的最艱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