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通往天堂之路 你相信嗎?
來源:網絡 2009-06-26 14:10:39

關于瀕死體驗,多數人都沒有概念,因為從死亡的邊緣走過來的人畢竟是少數。但這涉及到究竟有沒有靈魂的問題,因而備受人們的關注。從生到死,生理、心理都會有一些變化,也可能出現一些特別現象,產生一些奇異的傳說。對于這些現象和傳說都有怎樣的解釋呢?
人生苦短,難免一死。但是人對永生的渴望從未停止,總是熱衷于探求靈魂存在,持此信念的人認為,瀕死體驗(NDE:Near Death Experience)就是靈魂存在的有力證據。我們總會聽到周圍的親朋好友述說自己或是他人瀕死體驗的經歷,聽起來那么令人激動,印象深刻。據美國著名的統計公司蓋洛普公司的調查,僅在美國就至少有1300萬至今健在的成年人有過瀕死體驗,如果算上兒童,這個數字將更加可觀。美國康涅狄格大學肯尼斯·瑞恩(Kenneth Ring)博士等人的研究更表明,大約35%的人在臨近死亡時有瀕死體驗。瀕死體驗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產生的呢?關于瀕死體驗歷來就因涉及到“靈魂是否存在”而存在兩派對立的觀點。先讓我們看看對立雙方的觀點,再看看雙方存在爭議的具體案例,然后再客觀分析,做出判斷。
神秘化研究者的解說
1978年,在一些學者的倡議下,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正式成立,它有把瀕死體驗神秘化的傾向。
1972~1974年,雷蒙·穆迪博士收集了150例瀕死體驗的實例,從中歸納出瀕死體驗的最一般的要素:飄離身體,通過黑暗隧道,朝一束光升去,與親朋相會,一生的全景回顧,不情愿返回身體,對時空的非凡洞察力,被救治后的失望感。1975年,他的《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出版,使得瀕死體驗研究進入新階段。
“瀕死體驗”是由一位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非常著名的瀕死體驗研究者肯尼斯·瑞恩定義的。他描述的核心瀕死體驗有下列幾個部分:無比幸福的感受,脫離肉體,進入一條隧道或一片黑暗,看到一片亮光,進入光亮的世界。
瀕死體驗中的靈魂出竅(OBEs,Out of the Body Experiences)更是被用來證明靈魂的存在,進而證明上帝的存在。
非神秘化研究者的解釋
“大約60%被帶進重癥監護病房的病人在一段時間內都處于‘瀕死’狀態”,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再生研究院成員奧列格·瓦西里耶夫說,“他們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再次回到陽間之后回憶說,自己好像被快速的升降梯帶到了一個光芒四射的地方,也許那里就是‘天堂’吧,可以看到死去親人的面孔,甚至有人說曾受到了上帝的歡迎。然而,最近的研究顯示,從生理學過程來看,所有這些幻覺都是發生在患者受損的腦部。”
首先,這種狀態是由缺氧造成的,缺氧會對腦部產生影響,使視網膜供血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改變,并引起幻覺。視網膜的視覺中心是黃斑,它有最大量的血液供應系統,根據平方反比定律,視網膜的血流量會隨著與黃斑的距離加大而快速減少。盡管視網膜各部分的耗氧量大致相同,但缺氧將會導致在整體視覺失去之前,外層先喪失視敏度(視覺分辨能力)。的確,缺氧實驗志愿者們的體驗證實了這一點。這就是為什么隧道體驗僅僅發生在那些因缺氧而產生瀕死體驗的人的身上。其次,人在將死以前,因為腦部大量分泌腦內啡(一種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而帶來一種像大多數患者描述的“神秘平靜感”,腦內啡在身體受到傷害或有壓迫感時便會自然產生。最后,一種罕見的眼科現象能解釋這種“時光效應”。瓦西里耶夫醫生說:“瀕死之人只能看到由視覺系統產生的圖像,看不到視網膜上成的像。這種現象也與壓力有關。”
處于分娩期的女性和噩夢中的人也可能處于“瀕死”狀態。美國肯塔基大學心理學者羅伯特·貝克得出以下結論:“當受到不尋常的精神和身體壓力時,人的大腦就會做出反應,分泌出一種影響神經系統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能產生自衛性的幻覺來抵御外界的壓力,這些幻覺往往能和我們的宗教信仰、民間傳說、希望與恐懼很好地吻合。”
通過向正常人注射50~100毫升的麻醉劑(氯胺酮),能引起這種“瀕死”狀態。這可能是支持瀕死心理學理論的最有力的證據了。“從鬼門關回來的人都拿不出死后還有另一世界的有力證據”,瓦西里耶夫醫生總結道,“氯胺酮理論,可很好地解釋那些為瀕死者津津樂道的靈魂出殼的經驗。”
例如,一名婦人死于心力衰竭,死前她說看到了“可愛的亮光”,實際上,致命的心力衰竭導致了缺氧,嚴重的缺氧使瞳孔散大。此外,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在心力衰竭致命時達到最大,這也使瞳孔散大。因為瞳孔的散大,更多的光線穿過她的瞳孔,使她看到了光亮。
有“隧道體驗”的人感到他們在移動,在飛翔,或被光亮吸引著穿過隧道,融入光亮中,盡管缺氧能很好地解釋這種感受,但批評者卻認為,缺氧不是產生隧道和光體驗的原因。
人的大腦是膠狀物的組織,重約1.5千克,它被保護在堅硬的頭顱里。意識是大腦的機能,所有的感覺變為神經信號,沿著感覺神經傳入大腦。意識只能通過感覺神經信號把感覺數據傳遞進大腦,來判斷并理解身體內部和周圍世界發生了什么。因此,如果這些感覺神經傳遞進大腦的信號表明身體在移動、跌落或飛翔,意識就會有這些感覺。而且,如果大腦機能失常,輸入大腦的正常神經信號就有可能被錯誤地理解,機能失常的大腦會錯誤理解正常神經信號中關于移動、跌落或飛翔的感受。缺氧是導致大腦機能失常的一個常見原因,它也是導致90%的將死之人最終失去意識的原因。同時缺氧也會導致肌梭機能失常。肌梭是分布在骨骼肌內的梭形小體,長約1~7毫米,為大腦提供大量關于身體位置和運動信息。肌梭是夾在每塊肌肉纖維叢里的特殊肌肉結構,每個肌梭平均含有1000個基本的肌纖維,它感受并傳遞給大腦關于重量、運動、跌落、漂浮和飛翔的感覺,肌梭甚至也會產生與周圍肌纖維相類似的拉緊和放松的感覺。嚴重的缺氧也導致抽搐癥狀。
在氧饑餓導致的瀕死體驗中,大腦機能失常、異常的肌梭活動、缺氧造成抽搐時身體的任意抽動,以及為了治療幫助缺氧的病人而造成的人為的身體移動,都會產生身體在移動的感覺。當把這些與視覺完全喪失、瞳孔擴散的影響聯系起來時,身體隨著光穿過黑暗或隧道的體驗就產生了。一些人也表示他們感覺自己被光牽引,這很可能是供氧增加,眼睛外圍視覺逐漸恢復之后,中間視覺才剛剛復原的一個結果。有這種體驗的人必然會首先看到在隧道的盡頭有一個小小的亮點,它慢慢變大,然后進入整個視野,這就會給人們一種向隧道盡頭的光移動,并最終進入那片光芒的幻覺。這時候視網膜的功能已經恢復。
這樣,由缺氧導致的瀕死體驗中事件發生的順序就可以理解了,黑暗、隧道和光的體驗是令人驚嘆的,因而又像是超自然的感覺。不過,非常明顯,它們是可以用身體缺氧時的反應來解釋的。隧道和光的體驗只能用缺氧來說明,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解釋。與之相關的一些體驗如黑暗、離體體驗,也是由于許多大量不同原因造成身體機能發生其他的一些變化而產生的。對產生隧道和光的體驗的這種解釋還不能作為這些體驗的惟一解釋機制。畢竟,這個解釋不能排除一些超自然或非物質的原因。但這應該是最佳選擇,因為它不僅能從生理性解釋這些體驗的所有方面,還可能預測這些體驗會在什么時候發生。
對有爭議案例的不同解釋
支持瀕死體驗的瑪戈特·格雷在1986年的文章《從死亡回來》中,描述了一位在分娩時差點死去的婦女的體驗。這位夫人描述道:“我感到自己在一條長而暗的隧道里快速移動,自己好像漂浮起來了,我看到許多來來往往的面孔,他們親切地看著我,但卻不同我打招呼,我也不認識他們。當我接近隧道盡頭的時候,我好像被一片令人愉快的、溫暖、熾熱的亮光所包圍。”
反對方對這位婦人所描述的解釋是,她失去了意識和記憶。她的復原也使她的意識和記憶得到了恢復,但是視網膜的氧氣供應仍不足以使她的視覺和基本神經功能得到立即恢復。所有的這些就產生了在黑暗隧道中移動的感覺,此外,她身體恢復了氧氣供應,也使中間視覺得到了復原,在擴散的瞳孔作用下,使她產生了向隧道盡頭光亮移動的感覺。她的身體逐漸復原,視網膜的功能也完全恢復了,但不是基本的視覺和大腦功能都能立即完全康復,所以她覺得自己通過隧道而進入了光芒之中。產房里一直很暖和,生下孩子后沒有受凍,這就是她所感受到的溫暖。
瀕死體驗似乎只是涉及到個人經歷的故事,為何引起正反雙方的爭議呢?這是因為它可被用來作為證明靈魂存在的證據,比如從瀕死體驗引發的靈魂出竅、靈魂稱重等,可以推論出上帝的存在,這就引發了老生常談的科學與宗教關系的爭議。面對激烈的爭論,我們如何做出判斷?那就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判斷其說法或描述是否可以有條件地重復,可以進行科學檢驗。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