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提出全球應聯合防御小行星撞擊地球
來源:網絡 2009-06-23 21:30:39

6月30日是俄羅斯事件100周年紀念日。中科院紫金山臺研究員王思潮說,人類應該吸取通古斯爆炸事件的教訓,聯合起來一起為防御小行星、撞擊地球而努力。
1908年6月30日早晨7時許,
一顆直徑僅60米的在俄國通古斯地區上空爆炸,其爆炸威力相當于200顆廣島原子彈(但無明顯放射性),一舉摧毀2000多平方公里的古老森林,并燃起熊熊烈火。如若這顆小行星晚到幾個小時的話,被摧毀的很有可能是俄羅斯的圣彼德堡。
據了解,通古斯爆炸事件敲響了人類防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警鐘。100年來,國際學界對這次事件作了多次科學研討,并召開多次學術討論會。30日,天文學家們還將在俄羅斯舉行專門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天文學家研究發現,小行星大多由石塊、金屬和塵埃構成,小如卵石,大如山脈,形狀不規則,外表暗淡。它們本該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被天文學家稱為“”的地方繞太陽公轉。但它們由于質量較小,常被大行星的引力攝動而遠離原來的軌道。在這種情況下,地球可能成為它們的目標。同樣道理,彗星也可能會對地球造成傷害。
王思潮表示,1994年發生的彗星碎片撞擊事件,進一步警示人類預防近地天體撞擊地球的災難。小行星、彗星撞擊地球是一種高危害、低概率的事件,如直徑200米-300米的彗星彗核、小行星如果碰撞地球,就會引起海嘯。但這種事情平均幾千年才能發生一次。
近年來,美、英、法、德、日、俄等國家聯手建立了近地天體國際監測網,先后發現了近千顆具有潛在威脅的近地。中國科學院也在1999年組建了“近地天體探測和太陽系動力學研究”團組,現已在江蘇省盱眙縣建立了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觀測基地,近年又成功安裝了1.2米施密特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力爭在兩三年內成為國際聯測網中開展天體碰撞預報和空間環境安全研究的重要臺站。
王思潮說,全球應進一步聯合起來,加大對的監測力度,一旦發現對地球存在嚴重威脅的小行星、彗星時,就立即發射載有爆炸裝置的火箭或飛船,在小行星的附近引爆以改變其速度和運行方向,從而保障地球的安全。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