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4 18:16:01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教師 閱讀 語文 閱讀材料
這次有幸在全市第六屆中小學課堂改革經驗交流會上聽取了幾堂骨干教師展示的精品課,應該說,我所聽到的幾堂課都比較精彩,上課教師或親切自然,或激情洋溢,都向我們展現了骨干教師的風采。他們憑借自己扎實的語文教學功底,憑借自己對教材、學生、課堂的整體把握,努力在課堂上實踐著新課程的理念,彰顯著自己的教育智慧。而其中,給我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是鹿苑小學陳衛東校長的一堂課。盡管以前對陳校長并不熟悉,但我想,今天聽了他的這一堂課,我以后肯定能記住他這個人,也肯定能記住他上的那一片《生命的林子》:
1、匠心獨具——注意學法指導
大凡名家的教學,并不會像我們一般的教師一樣對每句話、每個問題精雕細琢,也不會費盡心思去設計一步步的教學環節,等著課堂上把學生引入這個“圈套”。他們往往在不經意之處、不留心之時,給學生帶來意外的收獲,突然的點撥,看似平淡,卻正體現了他們的匠心獨具。他們所在意的并不僅僅是這一篇課文、這一份教學內容能給學生一些什么,而是更加重視這一課能給學生帶來課文外的一些什么,他們更想追求的是讓學生掌握一些技能和方法,讓學生學完了這一課以后還會用到這一堂課所學到的東西,甚至讓他們受益終生。而陳校長的這一課就有著這樣一個鮮明的特點,其外在表現形式就是他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教師先出示了兩組詞語:(1)思忖秀頎蕓蕓眾生;(2)鶴立雞群
水深龍多。然后讓學生隨便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當有學生說到“蕓蕓眾生”一詞時,他問學生“蕓蕓”是指什么,然后在完整地理解詞語意思,“思忖”、“秀頎”兩個詞語也是用這樣的方法,先問學生“忖”和“頎”是什么意思,再說詞語的意思。而在學生說第二組詞語時,他都要求學生先說詞語字面上的意思,然后再說引申出來的詞義。然后稍作點撥:理解詞語還要善于歸納方法。學生很快就歸納出來:第一組可以先理解關鍵字的意思,再理解詞語意思;第二組要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聯系課文理解它的引申含義。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看似不經意的巧妙設計,卻令學生理解詞語時受益非淺。再如他讓學生說說所了解的課文內容,也說到了有關的方法,如借助課文題目、借助課文中的重要句子、認真閱讀等等。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到的不僅是一篇課文里的內容,而是有助于他們今后進行語文學習的方法,在這里可以看出,教師的著眼點已不是一個課堂,而是學生今后的發展,這應該也是今天所大力倡導要樹立的“大語文觀”吧!
2、勇敢提問——培養質疑精神
多少年來,我們的課堂教學一直是惟教材是從,惟教師是從。教材的內容,教師的指令,似乎都是不容質疑的,是絕對的真理,然而這都已經是過去式了。在崇尚弘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老師注重學生的個性學習、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創新,這對于學生主動探究意識和進取創新精神的培養是十分有利的。“學貴有疑”,教師應該特別重視對學生質疑問難意識的培養。
在陳校長的課上,我就很清楚地感受到了這種氣息。陳校長不止一次地問學生:“還有什么問題嗎?還有什么疑問嗎?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在這一次次的詢問中,學生的質疑意識和質疑精神不知不覺地得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民主的課堂氛圍已悄然形成。而這一課中最精彩的亮點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從課文結尾的中心句入手來讀懂全文時,先讓學生自己說說對于“一個成才的人是不能遠離社會這個群體的,就像一棵大樹,不能遠離森林”這句話的理解,并進行朗讀品味,然后話鋒一轉:“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句話在表達上有一些小問題?它說‘一個成才的人是不能遠離社會這個群體的’,但是聯系前面的課文,講的是什么?這句話應該怎么改才比較準確?”一石激起千層浪,我想這個班的學生大概從來沒想到原有的課文也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也有錯誤的地方。但是在陳校長這番話的指點下,學生向課文質疑的勇氣來了,他們思維活躍,說出了許多更完善的答案。教師在此基礎上,在句子上作上相應的修改符號,并進行小結:“學習時,我們要敢于質疑,不能過分迷信教材。”這樣的教學,需要教者的勇氣,更需要教者的智慧。這樣的教學,怎不令人鼓掌叫好呢?
3、扎實訓練——重視閱讀感悟
閱讀、感悟,這兩個詞語現在說得很多,提得也很多,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但是怎樣才是真正的閱讀感悟?才是有效的閱讀感悟?可能還很難一下子說清楚。而陳校長上的這一課就比較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如讓學生讀課題,第一遍學生讀得很平淡,教師追問:“是這樣讀嗎?”學生再讀課題,在“生命”一詞上加上了重音,馬上就使課題讀得抑揚頓挫,有了力度和韻味。再如學習重點段的時候,讓學生說說另一種樹有什么特點?學生聯系上文馬上找出了“亂枝縱橫”、“樹干又短又扭曲”等詞語,教師請學生上黑板畫出來,結果一開始雖然畫得不挺拔,卻畫了好多枝葉,陳校長笑說:“這樹長得還挺茂盛的嘛!”再請一生上臺畫,把枝葉減少了許多,也有了“亂枝縱橫”的感覺,但教師又問:“‘樹干又短又扭曲’,‘短’的意思畫出來了嗎?“然后對圖畫再做修改,終于改得比較合理了。就是在這一次次對圖畫的修改中,學生對這幾個詞語的感悟一步步加深了。學完了重點段,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對這段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先給“方丈鄭重地說”中的“鄭重”換個詞語理解,然后引導學生用“語重心長”的語氣讀這一段,朗讀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也加深了。
陳校長的這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令我特別敬佩的是,這些教育界的前輩們都在用自己的熱血書寫歲月,都在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屬于他們的“生命的林子”,毫無疑問,這一片林子必然會開枝散葉,綻放出特別美麗的花朵。而我現在該做的,就是追隨他們的腳步,用自己的努力去栽種一片屬于我自己的“生命的林子”!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