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08 15:33:43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答案 語文 競賽答案
一、課前激趣導課
、上課之前,咱們來做個文字游戲,好不好?先看老師寫一個字:槐
、能給它組個詞嗎?板書:槐鄉
、真厲害,一口氣說了這么多詞,現在我要提高難度了:你能用上兩個帶槐字的詞語來說句子嗎?師: 一個字變幾個詞,幾個詞變一句話甚至一段話,還想不想做這樣的游戲?用生字組詞說句話,如果說不上來,就刮刮對方的小鼻子。
〔老師的巧妙利用課前寶貴時間復習字詞訓練設計確實令人耳目一新、技高一籌,不僅檢查了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還讓學生對文本有的親密接觸可能,更重要的是學生對這種形式很感興趣,有創意思,有童趣〕
、槐鄉的槐花開了,想不想去看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季節什么時間到槐鄉?(板書:五月)為什么?
師:因為五月槐花開了,因為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一起讀讀這個句子。(pp)(板書:飄香的季節,孩子的季節。)
〔老師巧妙地將最后一個自然段引入,開門見山,同時暗示本文教學的目標及情感基調,匠心獨運〕
二、精讀賞析第一段。
、為什么這么說呢?讓我們翻開課本第124頁,一起到五月的槐鄉去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可以輕聲讀,可以放聲讀,還可以默讀,讀完以后劃出你最喜歡的詞句或最難讀的句子,再反復練讀幾遍。開始。
〔老師一聲令下“開始”,學生由自讀變成齊讀,師示意暫停,說明是自由讀,不是齊讀?梢娊處煹闹噶“開始”是造成學生齊讀的原因,浪費時間,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指令一定要明確〕
、生自由讀第一段。(圈一圈,劃一劃,讀書就要留下思考的痕跡。)
師:有的同學用眼睛告訴我已經讀完了,有些同學一邊讀一邊思考,讀書就要留下思考的痕跡!怖蠋熒朴谕茝V好的學習方法——讀書就要留下思考的痕跡,善于激勵孩子〕
、說說看,槐鄉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又美又香,板書 :美、香
師:同學們可真會讀書,讀了一遍就有這么多印象。很不錯了,如果再讀一次課文,印象一定會更深刻的。請自由地盡情朗讀吧,把你體會到的感覺都讀出來。〔善于激勵孩子;重視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文本語言,內化語言與情感深化并重〕
、師:同學們讀得一次比一次認真,一次比一次投入,老師忍不住想欣賞同學們的朗讀了,可以嗎?那我就洗耳恭聽了,誰先來?想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
〔“同學們讀得一次比一次認真,一次比一次投入,老師忍不住想欣賞同學們的朗讀了”體現激勵語言多樣化〕
。1)“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個句子讓你體會到什么?(板書:香)
、倌膸讉詞是寫“香”的,把它找出來,做上記號。
、谥该x:香噴噴,清香,醇香,濃香,香氣撲鼻,香海(誰能讀得更香一些?讓我們好像都能聞到那股香味兒。)
③師:我發現你這三個香(PP:清香、醇香、濃香)讀得特別好,再讀一次好嗎?
、軒煟耗苷f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嗎?
真會讀書。∷w會到了這三個香一個比一個香,一個比一個濃。大家一起來讀讀看。
指導學生脫離句子有感情地讀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詞語才有聲、有色、有情、有味,此處教學環節有不同的看法,借一專家的聽后記拋磚引玉
記得有一次,聽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上《驚弓之鳥》一課。賈老師請一位小朋友讀課題,那位小朋友把這四個字的成語,讀得拖腔拿調,令人汗毛直豎。賈老師連忙擺手,說:“你不要這樣激動。”惹得聽課的老師忍俊不禁,繼而響起一陣掌聲。 那以后,賈老師的那一句“你不要這樣激動”,成了我心底的幽默。每每看到老師們在課堂上不恰當地指揮學生讀詞,變著花樣啟發學生讀文題,我都會想起它。 這天,聽一位青年教師執教《我們的田野》。在教學詞語時,教師出示了“荷花”一詞,并給出一幅荷花圖,問:“看了這樣的荷花,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于是,學生絞盡腦汁,發出各種各樣奇怪的聲音讀“荷花”,令人直起雞皮疙瘩。更無法忍受的是,在接下去的教學環節里,這位教師如法炮制,讓學生讀“鯉魚”,讀“野鴨”,讀“稻田”,一年級的小孩子,真是可愛,居然能變換著花腔,與教師配合默契。我不禁為此黯然神傷:多么純真的孩子,怎么一沾上文字,就變成了這樣? 無獨有偶,另一位教師執教《風睡著了》,學習詞語“吼叫”。當學生聲音洪亮地讀過之后,教師說:“我都聽到你的‘吼叫’了,誰能再讀讀?”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一個比一個大聲“吼叫”,第三個學生把個“吼叫”讀得聲嘶力竭。照此讀法,真不知“哭泣”要怎樣讀,“喘息”要怎么讀?“引頸高歌”又該怎么讀呢? 學習“詞語”,重要的是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詞語才有聲、有色、有情、有味,沒有語言環境,如何能讀出“感情”呢?再說,感情朗讀,應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任何裝腔作勢,故弄玄虛的“朗讀”,都是對語文形象的一種破壞,感情不是“做”出來的,感情朗讀需要的是學生的真情流露。 當下,在很多教師對學生拖腔拿調、極不自然的朗讀不予正面糾正,而一律大加鼓勵和贊揚時;當一些青年教師錯誤地理解“感情朗讀”,硬要把詞語讀出感情時;當學生還沒有接觸課文,教師卻硬要學生變換著各種花樣來讀課題時……我常常想起賈老師那果斷的擺手動作,那一聲“你不要這樣激動”,總是清晰地回響在我的耳畔,使我從中看到一位語文教育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也使我在前進途中總能看清腳下的路。
后面還有一個省略號(點擊出示……)你想到了什么?
⑤越來越香,越來越濃,到處都是香味,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浸”是昨天學習的生字,還記得它的意思嗎?(泡)
這里是指什么泡在什么地方?(整個槐鄉好像浸泡在香的海洋里了。)
、奘钦娴暮Q髥?( “香海”并不是指真的海,而是指到處都是香味。)
你還能說出幾個像這樣帶“海”字的詞嗎?當我們走進槐鄉的時候,看到漫山遍野開滿了美麗的槐花,你想到了哪個詞?(花海、人海、火海、書海、林海)
、邘煟核奶幍臉洌瑵M眼的花,香氣飄蕩在風中,這真是個飄香的季節啊。讓我們捧起書,再一次感受槐鄉的香吧。
、嗄鼙诚聛韱?會背的站起來大聲背,不會背的坐在座位上小聲跟著背,萬一忘記了可以翻開書偷偷看一眼。
(2)“槐鄉的山山洼洼,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板書:多 白)
指名讀,讀得不夠好,師:掌聲代表什么?生齊:鼓勵。對生:你發現了什么?……連批評都經過藝術化處理
、倌闶菑哪男┰~中看出來的?
②看到這一大片的槐花,你想說什么?
生:槐花真美呀!像一顆顆圓潤的珍珠。……[學生說得多好,可見教師平時的教學藝術之精湛
本自然中教學課件的美與文本文字的美相得益彰,有利于學生深入感悟語言文字,讓沒見過槐花的孩子感受花的美麗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勰芡ㄟ^朗讀把你這種贊美之情表達出來嗎? 指名讀。
、茏屛覀兌嫉交编l去,一起動情地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吧。
。3)“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這個句子讓你體會到什么?(板書:美。)
、龠有誰也喜歡這個句子的?一起站起來讀出你們對它的喜愛吧!
班上有一位扎維吾爾族姑娘小辮兒的女生,也被老師開發成為課堂教學資源理解“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令人拍案叫絕。如果請她站起來讓大家看仔細,和圖比一比就精妙了
②說說看,為什么你們都喜歡讀這個句子?
、鄄煌谋扔鲗懗隽嘶被ú煌螒B的美,(PP)有的是“抱在一起”的,作者想到了……;有的是“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的,作者想到了……無論是遠看,還是近看,槐花都是那樣的美。誰再來讀這個句子,讀得更美些?(指名讀)
如果此處滲透觀察、寫作方法的指導會更完美
④這么美的文字這么美的槐花,讓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吧。一起來背:——
。4)一生說到第2自然段的句子。
。5)“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采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裝著喜盈盈的滿足。
師:看看誰的耳朵更靈……
、龠@兩句話很有特點,老師把它們這么一排列,就像是——一首小詩。(PP)
詩一樣的語言,詩意的處理
“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語言,猜猜看,它們在說什么呢?
②“啪啪啪”是什么聲音?孩子們為什么跑來?(板書:采)采花做什么?
、蹘煟好利惙曳嫉幕被ㄒ齺砹饲趧诘男∶鄯浜湍芨傻暮⒆觽儯麄冃燎诘膭趧訐Q來了甜美的生活,讓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一起讀一讀這詩一般的語言吧!齊讀
、師:有沒有誰特別厲害,能把整個自然段的內容全背下來的?想背的人站起來,會的同學大聲展示一下自己,不會的同學,小聲一點,我給你們配上音樂好嗎?
三次背誦,取這次就可以了,時間用要分秒必爭
、聽了你們的背誦,老師仿佛也沉醉在這一片香海中了。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說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了嗎? 指名交流(好中差各一人)。
師:還有誰沒有被叫到回答問題的?好中差各一人。關注個性差異,面向全體的課改理念落實很到位
、小結:是呀,漫山遍野,槐花盛開,千姿百態,百里飄香,這怎么能不是一個飄香的季節呢?!(板書:景美)
三、再現品讀第二三段。
、那么,為什么又說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呢? 讓我們再次走進槐鄉,走進槐鄉的生活,像槐鄉的孩子那樣盡情地享受五月的槐花帶給我們生活的甜美和樂趣吧。請同學們默讀第2、3自然段,讀完再翻回124頁看看這幅插圖(PP),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讀第2、3自然段。
老師重視生本與文本的親密接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一口氣讀完了兩個自然段,你一定對槐鄉、對槐鄉的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說說看,你感受到了什么?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快樂、熱情好客、花香)
。1)花香:外鄉的小朋友被香氣熏醉了,傻乎乎地臥在槐樹下不想回家。
。2)熱情好客: A、請吃槐花飯。(板書:吃)槐花飯好吃嗎?哪個詞最能看出槐花飯好吃?(美美地,這個詞要怎么讀?齊讀。)
、送槐花干和槐花蜜。(板書:送)
槐鄉的孩子真是——啊,當你走進槐鄉,他們會——————;當你離開槐鄉,他們還會————————。如果你是槐鄉孩子,你快樂嗎?為什么?(把好東西和別人分享,你會得到雙倍的快樂。)
。3)快樂:
、(板書:扮)女同學們,讓我們像槐鄉的小姑娘那樣,用槐花把自己裝扮得更美。來,捧起書來美美地讀。(女生齊讀第二句。) 讀得真好!可是槐鄉的小姑娘呀,我問你:你怎么會飄呢?
、男同學們,讓我們像槐鄉的小小子那樣,到槐樹下大飽口福吧,別忘了帶上甜絲絲、香噴噴的槐花喲。捧起書本一起讀。(男生讀第三句)
學生讀書形式多樣,他們在字里行間徜徉,浮想聯翩……
、師:同學們,學完了2、3自然段,你一定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群熱情好客、天真活潑的槐鄉孩子了。讓我們翻開書125頁,帶著這種喜愛之情再讀2、3兩段。
美中不足然瑕不掩瑜的環節:本課難點“體會人樂——槐鄉孩子的熱情好客,淳樸快樂的優秀品質”即人文性滲透略顯倉促,渲染不足,應濃墨重彩
、從剛才讀的這兩段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五月槐花開放的季節里,誰最快樂?現在你知道為什么說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了嗎?(指名交流,好中差各一人)
師:同學們真棒,學過點點滴都記住了,誰能連起來說一說?
生1,還是回答其中一點。
師:雖然你說得很好,但我不表揚,因為你沒有認真傾聽。[寓批評于表揚
師請生2說要求,在請另一個學生連起來說一說。生齊鼓掌。
如果老師在指名交流,好中差各一人說后,不要多請2個學生馬上出示下題,會節約不少時間。
、這道題會做嗎?(PP)填空
五月是(槐花盛開)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槐鄉的孩子采(槐花),吃(槐花飯),把(槐花干)和(槐花蜜)送給客人,與客人分享(槐鄉)的特產,用(槐花)打扮自己,甚至把(槐花)當零食,五月的槐花帶給他們(無窮的樂趣)。生
教師不要出示答案更好,因為學生填的答案不一定會和老師一致,繼續的環節證明我的猜測,而且“學生填的更好”柔指輕敲反思時語
師比較生與自己誰的答案更好,學生齊說是那位學生。
、師:(板書:人樂)對槐鄉的孩子來說,五月的槐花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美麗的風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飯,更是無窮的樂趣!讓我們由衷地贊嘆:(PP)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下課鈴聲響了
、師:上個星期,你們學了《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首歌,老師把它的歌詞改了改,變成一首《槐鄉歌》,讓我們唱起來,在歌聲中再次感受槐鄉孩子的快樂吧!放松一點,可以拍手唱,可以表演唱,可以站起來,也可以坐著唱。(PP)
請到我們槐鄉來,五月槐花遍地開 槐花香呀,槐花美,槐鄉孩子樂開懷
只要你到槐鄉來,請你吃頓槐花飯, 小姑娘呀更俊俏,小小子呀有口福
來呀來呀來呀,來呀來呀來呀
這是資源整合,拓展延伸亮點,難怪老師舍不得“舍”,如果時間來不及,老師可以當成作業布置學生去思考,放在第三課時處理。
四、布置作業: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槐鄉,喜愛槐鄉,大連、臨邑等地每年都舉辦槐花節,你們看,這是槐花節的一些場景(PP),學完了這篇課文,你們愿意為槐花節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嗎?說說看,你想做什么? (指名交流)
槐花節的一些場景課件是本課畫龍點睛又精彩的一筆
老師希望你們說到做到,祝愿你們心想事成!今天的第一個作業就是:
、創意設計槐花節。
、練習背誦課文。
、摘抄文中你最喜歡的三個句子。
板書: 槐鄉五月 飄香的季節 多 白 美 香 (景美)
孩子的季節 采 吃 送 扮 (人樂
愛爾蘭著名作家肖伯納說:“我是你的一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倆的前方。”德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雅斯貝爾斯還說:“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萬分感謝柔指輕敲提供的學習、交流平臺!!
教學反思:
一點成功:
本文文質兼美,如詩般清新流暢,如歌般富有韻律。因此,“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感受到槐鄉的美、人的美,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表達美,再現美。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優美意境,讓學生在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行自我建構。這是這節課我感到比較滿意的地方。
一點嘗試:
本文句式對稱,節奏鮮明,語句優美,意境無窮,全文閃爍著音樂的韻律和節奏。本課教學設計嘗試著探尋語文文本的音樂物質及在語文實踐中實現文本音樂性的回歸。而文本的這種音樂性將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靈氣與意韻。鑒于教材特點,讓音樂與語文結緣,追求語文與音樂學科的融合,借音樂記憶教材的內容,借音樂凸顯教材的美。在輕快柔和的旋律中,孩子們通過歌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一點困惑:
本課教學內容太多,有點貪多求全嚼不爛,有位老師說這么優美的課文教學4、5課時都有可能,如果細細挖掘,如果適度延伸,如果再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確實如此。所以,我力圖在一節課內完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就勢必要忍痛割愛,最終這樣的取舍也不知道對不對,課上完了心中仍有困惑,希望各位專家老師們給予指教。
一點遺憾:
改編歌詞這個環節原來是設計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作的,其意義不僅僅是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一種創造潛能的開發。我想唱著由他們自己改編的歌,他們該多么自豪啊。可惜由于時間不夠,我只好越俎代皰了。這是我感到遺憾的一個地方。 一點不足:
教學進行到填空練習的時候,指名填空“五月是 ( )的季節。”我預設的答案是“五月是槐花盛開的季節”,學生的回答是“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當時我請同學們評價誰的答案正確,孩子們都說是那位同學正確,我的評價是兩者都可以,課后靜下來想想,其實那位同學的答案的確比我預設的答案好,因為整個片斷是圍繞“槐鄉的孩子”來寫,用“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更能提示中心。我當時沒有隨機應變,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白白浪費了一個很好的生成資源。另外,此處將填空處留白,讓孩子發揮更多的不同見解,效果會更好。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