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的就是最好的嗎
來源:新浪博客 文章作者:安武林 2009-05-22 15:51:35
現在和過去相比大不一樣了,過去人們喜歡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而現在的人喜歡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一本書暢銷了,作家會說那是我的作品寫得好,出版社會說是我營銷搞得好,而那推磨的評論家推波助瀾會說這就是好東西。這種高度一致的流水線作業一樣的話其實彼此都是心照不宣的。沒有人愿意說出真相,更沒有人愿意揭示真理。
我們常常會做一些自欺欺人的事,常常會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當大謊撒到了彌天的地步,我們自己都會害怕,所以我們就把孩子推出來當擋箭牌。有人說:孩子喜歡的東西就是好東西。這里的東西是指書,兒童文學書。有相當一些人把這個當作了評價標準,實在滑稽。如果這個標準成立,那么評論家就不應該去寫什么評論文章,而是應該帶一個筆記本和一只鋼筆去學校,去做統計學的工作,他只要給我們報告具體數字就行了。
我們裝模作樣地和孩子平等交流的時候,就不太愿意亮出我們的底牌。這張底牌就是孩子的身份問題以及這種身份所擁有的具體的內涵。孩子是讀者,是消費者,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他們純真的如一張白紙,形形色色的文學書籍他們還很少接觸,所以根本不具備文學修養和文學鑒賞的能力。他們是憑著本能來決定自己的喜歡,或者說閱讀的興趣所在。他們能輕而易舉說出他們喜歡什么,但他們不能說出什么是最好的。孩子當然不是井底的青蛙,但井底的青蛙和湖里的青蛙給你說天有多大的時候,答案絕對不是一樣的。這個比喻只想說明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閱讀經驗和審美能力的人比沒有閱讀經驗和審美能力的人更可靠。
孩子喜歡吃肯德基,但我們不能說肯德基就是最好的最有營養的。孩子不喜歡上學不喜歡寫作業,我們不能說他們這些想法是對的是好的。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在法庭上有罪無罪是由罪犯自己決定的,也沒聽說過法官會把判決的權力交給罪犯。我沒有說過孩子是罪犯我們成年人是法官,我們所有的成年人都是教育者孩子是被教育者。這個極端的比喻用來描述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只是揭示本來就存在的客觀事實。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沖突甚至對立是很普遍的。哪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父母流下的傷心的生氣的淚水?我們所有的成年人都在接受社會的人生的規范,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在家庭不也如此嗎?那么,在文學審美上我們就可以無限地放縱我們的孩子?或者說信任幾乎沒有什么文學閱讀積累的孩子的判斷?
孩子當然喜歡吃甜食,沒有孩子喜歡苦苦的良藥。我們的兒童文學當然是笑聲多,但讓他們知道社會的真相和人生的真相甚至知道一些淚水的苦澀也并不是什么壞事。甚至可以說,后者更有價值一些。那些給人勇氣的給人力量的個人信心的兒童文學才是孩子們最需要的,盡管他們并不知道他們真正的需要和真實的需要,沒有人生的閱歷如何能生存的艱難,沒有大量的文學閱讀如何具有審美的經驗?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都在描寫生活,局部的,片面的,細枝末節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缺乏的是,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所說的“價值生活”。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什么類型的作品都是需要的,但文學的評價標準卻很少會發生變化。這個標準就像現代漢語中的語法一樣(不會輕易改變),它永遠定在文學性。意義。價值這幾個莊嚴的詞語上面。
在這個時代,很多東西可以用錢買走,包括文學藝術的良心。但買不走的是事實的真相和藝術的真諦。當有人說“孩子喜歡的就是最好”的話的時候,我們早對其中的奧秘了然于胸。它無異于是一個蘿卜被切了兩個頭。我們賺走了錢,再在孩子身上賺一把聲譽。《華爾街日報》曾經說過:現在越來越多的作家已經明白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那就是一個作家書的暢銷和文本無關。也就是說兒童文學書的暢銷和寫得好壞無關,那是商業成功的典范。如果說作家以此來說明自己寫得好而暢銷的話,這是昧了很大的良心的。媒體的貢獻,編輯的汗水,更重要的是“運氣”和“偶然性”這些立下汗馬功勞的因素,都成了作家文字的魅力,這是可笑而又淺薄的。
優秀的作品是靠作家自己寫出來的,而不是靠評價得來的。正如經典的好,不會因為你喜歡或者不喜歡而優秀或不優秀一樣。那些寫出優秀作品無人喝彩的作家,內心是多了一分凄苦和蒼涼。但,歷史卻會重重給他們記下一筆。現實不會給這些人立牌坊的,因為,我們的孩子還不知道文學是神圣的,更不懂成人世界還有如此甜蜜的謊言以及這種謊言背后真正的動機和企圖是什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