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奧數網
全國站

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小學七冊數學計劃和教案

2009-04-30 15:35:19     

  一、學生情況分析:本班有學生29人,其中男生17人.在上期三年級期末考試中雙科上90分的沒有,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億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乘法和除法的知識、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第一單元: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已經掌握了“個”、“十”、“百”、“千”,這幾個計數單位,并且會正確讀、寫萬以內數的基礎上,把計數單位擴展到“億”,要求學生按照四位一級的計數特點會正確讀、寫億以內的數,為進一步學習億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礎。

  三、教學重點:萬級數的讀、寫法。

  教學關鍵:把個級數的讀、寫推廣到萬級。

  第二單元:教材內容包括:口算、估算加、減法,用計算器計算的四則計算,以及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是給學生一些概括性的知識,目的是加深對加、減法的理解,能夠利用這些關系對加、減法進行驗算,提高計算的正確性。同時,還根據這一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解答一步應用題,為今后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

  三、教學重點:億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算理。

  四、教學難點:億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促進筆算。

  第三單元:乘法、除法的知識。這一單元分3節,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乘、除法各部分間發關系,以及乘、除法中的一些簡便算法。口算的范圍是乘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這些內容掌握好有利于提高計算能力。估算的范圍是簡單的一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是把因數、被除數、除數都需要先取近似數,然后再用兩個近似數相乘、除,在乘、除法各部分間關系一節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理解總結出三個關系式,并應用這三個關系式解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以及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三、教學重點:運用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解決有關的方程和應用題。

  四、教學難點:乘法、除法的估算方法。

  教學關鍵:提高學生乘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的口算能力。

  第四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為了適應兒童的年齡特點,教材注意通過直觀、出現大量各種實物和圖形,同時增加學生的實際操作,使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弄清分數的含義。

  三、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含義。

  四、教學難點:分數大小的比較。

  教學關鍵:要采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第五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周長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教材特別強調引導學生操作,找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關系,從而自己總結出面積計算公式,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四、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關鍵: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的目的要求: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初步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的數,會根據要求把一個數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數、寫出近似數。

  2、使學生會口算整萬數的加、減法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以及乘數、除數是整百的乘、除法。

  3、使學生會估算多位數的乘、除法;學會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以及連乘、連除的簡便算法。

  4、使學生初步掌握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會根據這一關系求未知數,會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決一些簡單應用題。

  5、使學生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掌握單位間的換算,認識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會進行簡單的土地面積的計算,初步學會測定直線和測量較短的距離,初步知道步測和目測的方法。

  6、結合有關的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辨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7、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藝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把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采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手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增強實際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4、加強能力以及良好品德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5、注意小組的互助精神的培養,增強集體意識。

  6、加強導優輔差,提高學習的質量。

  五、教學進度:

  周次 一、教學內容 課時 周次 一、教學內容 課時

  1 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4 9 參觀果園 1

  2 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3 機動 1

  口算加、減法 2 10 認識幾分之幾 4

  3 電子計算器的使用 2 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

  加、減法各部分關系 3 11 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2

  4 加、減法各部分關系 4 整理和復習 1

  加、減法的簡便算法 1 機動 2

  5 加、減法的簡便算法 1 12 面積和面積單位 2

  國慶節放假 4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 3

  6 整理和復習 1 13 面積和周長的對比 2

  機動 2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3

  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 2 14 土地面積單位 3

  7 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 2 實際測量 2

  乘、除法各部分關系 3 15 整理和復習 2

  8 乘、除法各部分關系 4 量一量 2

  乘、除法簡便算法 1 機動 1

  9 乘、除法簡便算法 1 16 總復習 5

  整理和復習 2 17~18 期末復習

  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第 周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中的例1、例2和練習一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千萬”和“億”,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

  2.知道億以內的數在實際中的應用,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3.掌握億以內數的位順序表,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數,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三、教學重點:億以內的數在實際中的應用,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四、教學難點:理解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五、教學用具:活動數字卡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說出萬以內數的計數單位。

  2.填空、問答

  (1)10個一是( ),10個十是( ),10個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3.讀數

  4809 4759 6058 7002 9000

  (二)、新課

  1、引入

  教師:我們已學過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例如:2000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穯千一百 零八萬。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萬千米。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像這樣比較大的數。

  2、揭示課題:億以內數的讀法

  3、用計數器幫助數數:認識萬、十萬、百萬、千萬、億。

  一千一千地數,一萬一萬地數。

  提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即十進關系。

  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數的過程中,誰發現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4、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數 位 順 序 表(見小黑板)

  5、作業設計

  完成練習一的第1、2題。

  6、教學例1。

  (1)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二十八萬。

  (2)讓學生撥出三千零七十萬,指定學生讀數。

  (3)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

  7、出示例2。

  (1)指名學生讀數。

  (2)引導學生總結億內數的讀法: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3)完成第3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一的第3、4題。

  (4)讀出下面各數。

  34590 2107800 40056500

  (5)讓學生說出40056500是由幾個千萬、幾個百萬、幾個十萬、幾個萬……組成的。

  (6)說出405600中的兩個“5”各在什么數位上,表示什么。

  (三)、小結:讀億以內數時,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四)、作業設計:

  做練習一的第5題。

  (五)、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讀法

  例1 二十八萬 三千零七十萬

  例 2 224600 20000 6407000 10030400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練習一的第6—11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作業設計,使學生在進一步了解億以內數的組成、各個數位的意義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

  三、教學重點:進一步了解億以內數的組成。

  四、教學難點:億以內數的讀法。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讀出下面各數。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2、讓學生說出40056500是由幾個千萬、幾個百萬、幾個十萬、幾個萬……組成的。

  3、判斷:

  (1)40805000讀作:四百八十萬零五千 ( )

  (2)3706000這個數中所有的“0”都不讀出來。 ( )

  (3)40506000這個數中有一個零要讀出來。 ( )

  (二)、作業設計

  1、做練習一的第6題。

  讀出下面的各種速度。

  每分約80米 每分約350米 每分約800米

  每分約1200米 每分約1500米 每分約30000米

  2、做練習一第7題。

  讀出下面各數。

  30000 6170000 6250800

  4050000 90083000 10605000

  240000 38000400 100000000

  3、做練習一的第8、9、10、11題。

  作業批改:

  優 : 人 良: 人 中 :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算盤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算盤,知道用三指撥珠的方法,初步學會在算盤上撥出四位數。

  三、教學重點:認識算盤,知道用三指撥珠的方法。

  四、教學難點:三指撥珠的方法。

  五、教學用具:算盤。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在計數器上指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2、讀出下面各數

  38 380000 380 3800000

  308 3080000

  3、看計數器上的數讀出來。(師演示)

  (二)、新課

  1、引入:在我們生活中,有時見到一種計算工具(出示算盤),它叫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曾經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早在500年前,就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后來又傳到日本、朝鮮等國。

  2、介紹算盤: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叫什么?(出示算盤講解)

  3、算盤各珠的作用

  (1)出示算盤:通常在算盤上選一檔記個記號,作為個位。向左數第二檔是十位,第三檔是百位……

  (2)讓學生在算盤上指出數位。

  (3)說明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空檔表示0。

  4、撥珠讀數:17 56 180 309 400

  (三)、小結全課

  (四)、作業 撥珠計數練習(同桌比賽)

  9五)、板書設計

  算盤的認識

  撥數 56 99 100 999 1000 4087 5096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頁的例3、例4,練習二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掌握億以內數的位順序表的基礎上,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寫出億以的數,并用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數據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點: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寫出億以的數。

  四、教學難點:億以內數的寫法。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在計數器上撥出:7 70 708 (讓學生說說這三個數怎樣寫),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二)、新課

  1.教學例3。

  (1)師在計數器上撥出七萬。

  學生試寫,師個別輔導。

  用同樣的方法,分別教學七十萬,七百零八萬的寫法。

  (2)總結萬級數和個級數的寫法的聯系和區別。

  引導學生說出寫萬級與寫個級數的相同點,萬級數先按照個級數的寫法來寫,不同點:萬級數要在后面加上4個“0”。

  (3)做練習二的第2題。

  先在算盤上撥出下面各數,然后寫出來。

  五萬 六千零五十萬

  八十萬 四千零五萬

  三千二百萬 九千六百七十二萬

  2、教學例4。

  (1)指導學生寫出例4各數。

  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五寫作:102345

  三十二萬零六百 寫作:320600

  二千零五十萬七千 寫作:20507000

  (2)引導學生總結億以內數的寫法。

  板書:

  1.先寫萬級,再寫個級;

  2.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讓學生讀一遍。

  (3)讓學生試寫第7頁“做一做”的三個數。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的第1題。

  回答:一個數的最高位是萬,它是幾位數?最高位是千萬呢?

  2、做練習二的第3 題。

  先在算盤上撥出下面各數,然后再寫出來。

  七萬八千六百三十 八十五萬一千

  二十六萬零四百 三百六十萬二千

  十萬零五 六千零八十萬零七十

  3、做練習二的第4題。

  (1)1994年我國共生產電視機三千一百八十四萬臺。

  (2)北京圖書館館舍面積是十七萬平方米,占世界第二位;藏書一千四百萬冊,占世界第五位。

  4、做練習二的第5題。

  老師讀數,學生寫。

  五十萬八千 五十八萬零七百三十

  二千四百四十二萬 二千四百萬零四百二十

  一千三百二十萬二千 一千零三十二萬零五十

  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寫法

  例3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萬 萬 萬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七: 7

  七十: 7 0

  七萬: 7 0 0 0 0

  七十萬: 7 0 0 0 0 0

  七百干什么零八萬: 7 0 8 0 0 0 0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五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練習二的第6—10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作業設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

  三、教學重點:進一步了解億以內數的組成,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

  四、教學難點:億以內數的寫法。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寫出下面各數。

  七萬 七十萬 七百零八萬

  (1)讀題,并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有什么特點?

  (2)借助數位表寫數

  2、(1)說出下面各數的組成。

  36000 800370 54860040

  (2)寫出由下面各數組成的數。

  四百萬、八十萬、五萬和三千;

  六千萬、九萬和五百;

  八千萬、四十。

  (二)、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的第5題。

  老師念數,看誰寫得對。

  五十萬八千 五十八萬零七百三十

  二千四百四十二萬 二千四百萬零四百二十

  一千三百二十萬二千 一千零三十二萬零五十

  2、做練習二的第6題。

  寫出由下面各數組成的數。

  (1)四百萬、八十萬,五萬和三千;

  (2)六千萬、九萬和五百;

  (3)八千萬和四十。

  3、做練習二的第7題。

  先讓學生自己填數,填完后,讓同桌互相讀出對方寫的數。

  4、做練習二的第8題。

  5、做練習二的第9題。

  調查本地區人口數,填在下表里(見小黑板)

  6、做練習二的第10題和第11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六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12頁的例5、例6,練習三的第1—4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比較 億以內數的大小;

  2、使學生學會將整萬的數改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3、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億以內的數的萬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

  三、教學重點: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四、教學難點: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億以內的數的萬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六、教學步驟:

  (一)、教學比較數的大小。

  1、復習

  讓學生在括號里填上“<”、“>”或“=”。

  999( )1010 601( )564 687( )678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怎樣比的?

  2、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復習了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板書課題)

  3、教學例5。

  (1)比較 第一組數:99864和101010

  第二組數:356000和360000

  第三組數:43200和43000

  引導學生觀察后自己比較大小。

  總結得出:

  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如果位數不同,那么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左起第二個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左起第一個位的數相同,就比較左起第二個位上的數;……

  (2)做例5下面的“做一做”。

  (二)、教學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出示:50000和1800000。

  讓學生讀出來。

  講解改寫方法:萬位在右起第五位,整萬的數萬位后面有4個0。把4個0去掉,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

  2.做第10頁最下面的“做一做”的習題。

  把下面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260000 (2)3200000

  讓學生獨立改寫,然后說說改寫的方法。

  (三)、教學求近似數

  1、復習引入。

  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各數千位后面的尾數省略,霶求出它的近似數。

  4926 9375

  2、教學例6。

  (1)教師板書:84380,指名讀數,并提問:

  “誰會把這個數萬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

  啟發學生思考:省略一個數千位后面的尾數時,是根據哪一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的?那么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時,要根據哪一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的?

  讓學生類推出:因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數時,是根據百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的,所以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時,要根據千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

  (2)板書出:726310,求出它的近似數。

  (3)做“做一做”中的習題。

  把下面各數萬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

  63599≈ 709327≈

  (四)、作業設計

  做練習三的第1題和第2題。

  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840400 8004500 804000 80004

  3、做練習三的第3題。

  讀出下面各數,然后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一個人的頭發約有80000到90000根。

  (2)一個人的血管總長約40000000米。

  (3)1994年我國水果的總產量是34780000噸。

  (4)1994年我國甘蔗的總產量是60860000噸。

  學生做完成后,并說一說是如何改寫成的。

  (五)、作業

  完成練習三的第4題。

  板書設計:

  比較數的大小 求近似數

  例5 99864<101010 例6 (1)84380≈8萬

  356000<360000 (2)726310≈73萬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七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練習三的第5—8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綜合練習,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億以內數的認識和用數據說明問題。

  三、教學重點:將整萬的數改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四、教學難點:將整萬的數改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練習三的第5題。

  第(1)小題,先讓學生說一說49999的前面一個數是幾,后面一個數是幾,然后再在書上填出來。

  第(2)小題,可先進行復習,再讓學生回答:

  最小的一位數是幾?最大的一位數是幾?

  最小的兩位數是幾?最大的兩位數是幾?

  最小的三位數是幾?最大的三位數是幾?

  (二)、練習三的第6題。

  先讓學生把“600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并說一說是如何改的,然后再作第6題。

  (三)、練習三的第7題。

  讓學生讀一遍題,體會每一個數據說明的問題,然后寫出各小題橫線上面的數,再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1)北京西郊大鐘寺的一口古鐘上有二十萬零一百八十四個漢字。

  (2)一個勞動模范退休以后,用十多年時間,為國家栽樹三十萬七千五百棵。

  (四)、練習三的第8題。

  做題進行復習,讓學生比較433000和43300,657000和658300兩組數的大小,說明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的兩種情況及方法。然后讓學生做第8題。

  (五)、練習三的第9*、10*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單元 億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能正確地口算整百整十數加、減整百整十數,以及整萬數的加、減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珠算加法的法則,能夠用珠算正確地計算多位數加法(一般不超過五位數)。

  3.使學生掌握筆算多位數加法和減法的算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4.使學生初步掌握加法算式 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加法的理解,會根據這種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5.培養學生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6.使學生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會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加法文字題。

  7.使學生掌握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怎樣利用這種關系驗算減法?

  8.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減法一步應用題,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9.使學生學會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有關“比多”、“比少”的一步應用題。

  10.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一步應用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1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便算法計算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

  1.口算加、減法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15—16頁的例1—例3和練習四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口算整百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以及整萬數的加、減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三、教學重點:整百數加、減整以及整萬數的加、減法的口算算理。

  四、教學難點:口算整百數加、減整以及整萬數的加、減法的算理的理解。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口算

  27+38 64-38 670+80 530-400

  2.把下面各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40000 70000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口算250+470”

  (1)學生試算。

  (2)組織學生討論哪一種方法簡便。

  2.教學例2。

  出示:“口算540-370”。

  先讓學生想一想,同桌討論后互相說出自己的想法 。

  教師適講解、引導。

  3、做課本第16頁最上面的“做一做”中的習題。

  (1)口算 360+ 410 520-150 410-240 370+580

  (2) 一個數是390,另一個數比它多150。另一個數是多少?(投影出示)

  4.教學例3。

  (1)出示例題:

  17萬+8萬=( )萬 27萬- 4萬=( )萬

  24萬+19萬=( )萬 35萬- 28萬=( )萬

  (2)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討論:整萬相加減的口算方法。

  (三)、作業設計

  1、做練習四的第1題 。

  (用卡片出示)

  320+60 350+460 330- 80 760- 450

  250+490 270+28 670-500 400-260

  2、(1)第2、3題是加減法口算練習,學生獨立在書本上完成。

  (2) 34萬+18萬 23萬- 18萬 250萬+750萬

  (3)一個數是820萬,另一個數比它少150萬,這個數是多少?

  (四)、作業:第4、5題。

  (五)、板書設計:

  口算加、減法

  例1 250+470 例2 540-370

  例3 17萬+8萬=( )萬

  24萬+19萬=( )萬 35萬- 28萬=( )萬

  27萬- 4萬=( )萬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練習四的第6—10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作業設計,進一步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三、教學重點:整百數加、減整以及整萬數的加、減法的口算算理。

  四、教學難點:口算整百數加、減整以及整萬數的加、減法的算理的理解。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口算訓練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說得數和口算過程。

  25+34 67+26 43萬+37萬 28萬+59萬

  60-56 82-43 94萬-75萬 100萬-36萬

  2.做練習四的第6題。(投影出示)

  170+320 100-51 630+27

  850-40 650+180 860-47

  240+56 520-360 910-180

  3.做練習四的第7題。(學生獨立做,做完后同桌互相檢查)

  37萬+35萬 66萬+34萬 72萬+28萬

  28萬-5萬 56萬-45萬 1000萬-67萬

  4.做練習四的第8題。

  讓學生同時做,集體訂正。

  (二)、解答應用題訓練。

  1.做練習四的第9題。

  羭養雞場有母雞1235只,第一天下了1118個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下了109個蛋。兩天一共下多少個蛋?

  啟發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2.做練習四的第10題。

  鞋廠每月生產男鞋、女鞋才童鞋共8500雙。男鞋進1790雙,女鞋是2540雙。每月生產童鞋多少雙?

  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2、電子計算器的使用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9~22頁,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五的第1~3題。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認識電子計算器,掌握常用健的使用方法,能四則計算。

  2、使學生受到愛科學、學科學和用科學的思想教育。

  三、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電子計算器,掌握常用健的使用方法,能四則計算。

  四、教學難點:認識電子計算器。

  五、教學用具:算術型電子計算器。

  六、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筆算67×89

  2、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電子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揭示課題)。

  3、電子計算器是本世紀的重大科技發明之一,使科學家智慧的結晶。它體積小,操作簡便,運算迅速準確,功能多,效率高,是我們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計算工具。

  電子計算器有三類:算術型電子計算器;科學型電子計算器;程序計算器。

  (二)、教學新課

  1、電子計算器的認識

  (1)電子計算器的構成。

  (2)介紹常用健的功能。

  (3)顯示器是用來顯示計算時輸入的數據和計算結果的裝置。

  (4)教師指出:電子計算器通過按健進行計算。

  2、常用健的使用方法

  (1)介紹數字健0~9。

  (2)介紹四則運算健“+”、“-”、“×”、“÷”、“=”。

  讓學生按書寫順序分別輸入 6+2 = 6-2= 6×2= 6÷2=

  (3)介紹清除健c.ce,關機健off.

  3、使用計算器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學生看書自學,同桌交流,師最后總結。

  4、教學例1

  出示:389+260=

  學生試做,訂正后,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小結。

  5、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

  (三)、作業設計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的第1~3題。

  板書設計

  電子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方法

  常用健的使用方法

  (1)介紹數字健0~9。

  (2)介紹四則運算健“+”、“-”、“×”、“÷”、“=”。

  讓學生按書寫順序分別輸入 6+2 = 6-2= 6×2= 6÷2=

  (3)介紹清除健c.ce,關機健off.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2~24頁例2、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五的第4~6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命名用算術型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

  2、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三、教學重點:會命名用算術型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

  四、教學難點:用算術型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

  五、教學用具:算術型電子計算器。

  六、教學步驟:

  (一)、用計算器計算下面各題。

  24×19 28×37 949÷26

  807- 268 1098+203 782÷4

  (二)、講授新課

  1、引入新課

  (1)先請同學們口算10÷5+2和2+10÷5

  比較兩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兩式的結果怎樣?

  (2)用電子計算器分別按照書寫順序依次輸入。

  比較計算結果,哪個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

  (3)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計算上述習題。

  總結正確的計算方法。

  2、教學例2

  出示:“用計算器求出 68+5×25”

  讓學生想一想如何在計算器上計算,學生試算后,集體訂正。

  練習:用計算器求出 5+(10+6) 12×(14- 6)

  18+99÷11 735÷7- 65

  3、教學例3

  (1)出示:“用計算器計算3024÷(167- 83)”

  先讓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2)指導學生閱讀第22~23頁的內容。

  (三)、作業設計

  1、做第23頁上的“做一做”。

  2、討論:下面各題計算時的按健順序怎樣?為什么?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192+16×8 192- 16×8

  192+16÷8 192- 16÷8

  192+(16+8) 192-(16+8)

  192+(16-8) 192-(16-8)

  ……

  (四)、作業設計:練習五的第4~6題。

  板書設計

  用電子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

  口算 10÷5+2和2+10÷5

  用計算器計算 3024÷(167- 83)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3.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25~26頁的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習題;練習六的第1—4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加法的理解,會根據這種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三、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會根據這種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四、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口算練習(出示卡片)

  (二)、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一幅圖,讓學生說圖意,并根據圖意列式計算。提問:

  “誰能說一說這個加法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稱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板書:

  3 5 + 2 5 = 60 (本) 加 數 + 加 數 = 和

  加數 加數 和 和 = 加 數 + 加 數

  (2)出示第二、三幅圖。讓學生根據圖意列式計算。

  板書:

  60-25=35(本) 60-35=25(本)

  (3)引導學生進行比較。

  歸納出:

  第一個加數=和 - 第二個加數

  第二個加數=和 - 第一個加數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關系式,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能不能把這兩個關系式合并為一個關系式?”

  使學生明白:不論求加法算式中的哪一個加數,都用和減去另一個加數進行計算。從而歸納出:一個加數= 和-另一個加數

  2、用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驗算加法。

  3.教學例2。

  (1)出示:( )+8=15

  提問:“用加數與和的關系,怎樣算出括號里的數?學生答完后,指出:括號里的未知數這可以用字母x表示,并告訴學生x的讀法,一般用來表示未知數。然后把“( )+8=15”中的括號換成x,并提問:“怎樣求未知數x?”

  (2)出示例2

  板書:x+15=40。

  提問:“根據什么求未知數x?用什么方法算?”

  根據學生的回答,邊 板演邊說明書寫格式,強調每算一步等號都要對齊。最后告訴學生:求出x以后,要把結果代入原式,看等號兩邊是否相等。

  (3)做例2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三)、作業設計

  做練習六的第1—4題。

  第一題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書寫格式;第二題讓學生口算出得數填在書上;第三題先讓學生說出用x代替括號以后的算式,再口算出x是多少。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生態系統,誰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利用這種關系怎樣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五)、作業:第4 題。

  板書設計:

  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間的關系(一)

  3 5 + 2 5 = 60 (本) 加 數 + 加 數 = 和

  加數 加數 和 和 = 加 數 + 加 數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例2 x+15=40

  x=40-15

  x=25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26頁的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習題;練習六的第5—10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加法的理解,會根據這種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三、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會根據這種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四、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怎樣利用這種關系驗算加法?

  2、求x+20=80中的未知數x。

  3、270加430得多少?

  (二)、新課

  1、教學例3

  出示例3,指名讀題,教師先畫一條線段表示已知的加數270,再從這條線斷的右端點,接著畫一條線段,表示未知數x。

  根據線段圖,列出算式,并解答出來。

  270+x=700

  x=700-270

  x=430

  2、做“做一做”中的習題。

  (三)、作業設計

  做練習六的第5—8題。

  1、第5題,可以讓學生按順序回答,并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2、第6題,先說明題意,再讓學生在書上完成。

  3、第7題,讓學生自己做。

  4、第8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對列式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提示。

  (1)18加上什么數得60?

  (2)一個數加上180得420,這個數是多少?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在用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加法文字題時怎樣列式?

  五)、作業

  練習六的第9、10題。

  板書設計 : 第二課時: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間的關系(二)

  例 3 270加上什么數得700?

  270+x=700

  x=700-270

  x=430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9~30頁的例4、例5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習題;練習七的第1—4題。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會根據這種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2、 培養學生的初步的判斷能力。

  三、教學重點:理解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利用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加數+( )=和 一個加數=和-( )

  2.求未知數x。

  x+25=60 x+140=760

  (二)、新課

  1.教學例4。

  出示例4中的三幅線段圖,說圖意列式計算。

  提問:這個減法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稱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 3 0 - 1 8 = 1 2 (米)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 減數 差 差=被減數-減數

  比較得出: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提問:“從圖中可以看出,被減數中包含哪兩部分?為什么求減數和求被減數的計算方法不同?”

  使學生明白:被減數中包含減數和差兩部分,去掉一部分就得另一部分,所以求減數要用減法;把減數和差這兩部分合起來就得被減數,所以求被減數要用加法計算。

  2.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減法。

  3.教學例5。板書:x-48=35

  提問:“未知數x是這個算式中的什么數?根據什么求未知數x?用什么方法算?

  (三)、作業設計

  1、做練習七的第1—4題。

  2、練習:求未知數x.

  x-59=87 540-x=80 x-64=174 204-x=99 x-101=38 265-x=198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間的關系,誰能說一說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怎樣利用這些關系驗算減法和求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x?

  五)、作業:練習七中的第8題。

  板書設計:

  減法算式中部分間的關系

  減 數 = 被 減 數 - 差

  被 減 數 = 減 數 + 差

  例5 (1)x-48=35 (2)135-x=98

  x=35+48 x=135-98

  x=83 x=37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30頁的例6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習題;練習七的第5—10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會根據這種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三、教學重點:理解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會根據這種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四、教學難點:利用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怎樣利用這種關系驗算減法?

  2、求 x-240=600 中的未知數x。

  (二)、新課

  1.教學例6。

  板書:80減去一個數得49,這個數是多少?

  (1)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80-x=49

  (2)理解算式,選擇算法。

  提問:“算式中的80是什么數?x是什么數?用什么方法求x?用哪一個關系式計算?”使學生明確:80是被減數,x是減數,用“減數=被減數-差”來計算。

  (3)學生試算,教師輔導。

  2、做“做一做”中的題目。

  102減去一個數得34,這個數是多少?

  獨立做。

  (三)、數學游戲

  教師指導學生做例6下面的數學游戲。

  四、作業設計

  做練習七的第5—12題。

  1、第5題,學生在書上填完。

  2、第6題,讓學生把得數直接寫在書上。

  3、第7題,讓學生做題時,要注意兩點:

  (1)這道題與例6的敘述不同。

  (2)第3小題不需要設未知數x列等式。

  4、指導學生做11*、12*題。

  (五)、作業:練習七的第8、9、10題。

  板書設計:

  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間的關系 (二)

  例6 80減去一個數得49,這個數是多少?

  80-x=49

  x=80-49

  x=31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五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33頁的例7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習題;練習八的第1—4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減法一步應用題,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點: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一步應用題。

  四、教學難點:解答應用題中的逆思考 。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復習列含有x的等式解答文字題。(只要求學生口答)

  (1)120加上什么數得200?

  (2)什么數減去80等于240?

  2、讓學生口說算式,引出新課。

  學校買來70盒粉筆,用去28盒,還剩多少盒?

  (二)、新課

  1、教學例7。

  出示:學校買來一些粉筆,用去28盒,還剩42盒。學校買來多少盒粉筆?

  (1)師生按照題意畫出線段圖.

  (2)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解答。

  (3)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帶著下面幾個問題討論:

  這幾個數量之前有怎樣的相等關系?

  哪個數量是未知的?這上未知的數量可以用什么來表示?

  根據這幾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可以列出什么樣的等式?

  你能求出這個等式中的未知數x嗎?你找到解答這道題的新的方法了嗎?

  討論得出:買來的盒數一用去的盒數=剩下的盒數;買來的盒數是未知的,可以用x表示;可以列出這樣一個等式:x-28=42。

  小結:概括解答應用題的步驟:第一步讀題弄清題意,知道已知是什么,求的是什么,設所求的數量為x;第二步按照題意,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第三步求出未知數x是多少?第四步寫出答題。

  2、做例7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學生獨立解答)。

  (三)、作業設計

  1、做練習八第1 題,要求學生用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

  2、第4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輔導學生。

  四、作業:練習八的第2、3題。

  板書設計:

  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加、減法一步應用題

  例7: 買來的盒數 - 用去的盒數 = 剩下的盒數

  設:買來粉筆x盒。

  x - 28 = 42

  x = 42 +28

  x = 70

  答:學校買來70盒粉筆。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六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34頁的例8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習題;練習八的第5—8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減法一步應用題,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點: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一步應用題。

  四、教學難點:解答應用題中的逆思考 。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再說一說怎樣求x。

  農場原有一些奶牛,又買來20頭,現在共有84頭奶牛。農場有多少頭奶牛?

  2、用以前學過方法解答。

  農場養了78頭奶牛,94頭肉牛比奶牛多多少頭?

  (二)、新課

  1、教學例8。

  出示例題: 農場養的肉牛比奶牛多16頭。肉牛有94頭,奶牛有多少頭?

  學生讀題后,啟發學生說一說怎樣畫線段圖,教師板書:

  (2)啟發學生用以前學過方法解答:

  94 - 16 = 78 (頭)

  (3)引導學生用新學的方法解答。

  題目中的三個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哪個數量是未知的?如果設奶牛有x頭,根據題里的等量關系,可以列出什么樣的等式?

  從而歸納出:

  奶牛的頭數 + 肉牛比奶牛多的頭數 = 肉牛的頭數

  (4)展開討論

  你能列出其他等式來解答嗎?稍作提示:這三個數量之間還有哪些相等的關系?根據這些等量關系可以列出什么樣的等式?

  經過討論之后列出:

  設:奶牛有x頭。

  x + 16 = 94

  x = 94 - 16

  x = 78

  答:奶牛有78頭。

  (5)小結:教師引導學生根據例8的解答過程,說一說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6)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

  2、做例8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題目。

  圖書館借出科技書35本,借出科技書比借出的故事書少18本。借出故事書多少本?

  (三)、作業設計:做練習八的第7、8題。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列式之前,先找出幾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2、一般設要求的數量為x;

  3、要根據等量關系列式,一般不把x單獨放在一頭。

  (四)、作業:練習八的第5、6題。

  板書設計:

  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加、減法一步應用題

  例8: 線段圖(略)

  94 - 16 = 78 (頭)

  奶牛的頭數 + 肉牛比奶牛多的頭數 = 肉牛的頭數

  設:奶牛有x頭。

  x + 16 = 94

  x = 94 - 16

  x = 78

  答:奶牛有78頭。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七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練習八的第9—15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減法一步應用題,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點: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一步應用題,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教學難點:解答應用題中的逆思考 。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再說一說根據什么求未知數x。

  1.圖書室有50本科技書,借出一些,還剩36本。借出多少本?

  2.圖書室有50本科技書,比故事書多10本。有多少本故事書?

  (二)、口算練習

  做練習八的第9題。

  2300-800 32×50 520-180

  360+150 430+90 160×30

  1000-620 7200÷8 270+350

  (三)、兩種解答方法的對比練習

  做練習九的第10、11題。

  (四)、作業設計:

  做練習八的第12—15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4.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38頁例1、例2、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九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便算法計算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

  三、教學重點:用簡便算法計算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算理。

  四、教學難點:理解用簡便算法的基本算理。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教師出示下面各題,學生口算。

  78=80-( ) 99=100-( ) 574+200=

  87=90-( ) 101=100+( ) 453-300=

  198=200-( ) 297=300-( ) 218+70=

  2、口算比賽

  375+300= 375+301= 100+574= 99+574=

  127+60= 127+58= 213+200= 213+198=

  860-500= 860-498= 453-400= 453-397=

  (二)、新課

  1、教學一個數加出接近整十的數的簡便算法。

  出示例1:113+59= 提問:誰能用最簡便算法算出這道題?

  討論:加一個接近整十的數,可以先加上整十數,然后看多加了幾,就減去幾,結果不變。

  板書:113+59=113+60-1=172

  2、教學一個數加上接近整百數的簡便算法。

  出示例2:276+98=

  提問:“哪個數接近整百數?把98看作多少來計算?把98看作100就多加了幾?(引導學生自己得出:276+100-2=374)

  3、小結。

  教師:在計算加法時,像例1、例2這樣,在一個加數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數,把它們先看作整十、整百數計算,然后再看多加了幾就減去 幾。

  4、做“做一做”中的題目。

  提問:先把原題中加數87和198分別看作多少?

  5、教學一個數減去接近整百的數的簡便算法。

  出示例3:165-97=

  讓學生討論后獨立完成。

  6、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題目。

  學生獨立做完后,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7.小結。

  想想:減法中減數是接近整十、整百數怎樣計算簡便?使學生明確:要把它們看作整十、整百數計算,多減了幾就加上幾。

  8.引導學生把加法與減法的簡便算法進行比較。

  (三)、作業設計:做練習九的第1、2、5題。

  (四)、作業

  練習九的第3、4題。

  板書設計:

  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簡便算法

  例1 113+59=113+60-1=172

  例2 276+98=276+100-2=374

  例3 165-97=165-100+3=62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練習九的第6—11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簡便算法計算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能夠靈活地進行計算。

  三、教學重點:用簡便算法計算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算理。

  四、教學難點:理解用簡便算法計算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算理。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口算練習

  430+190= 510÷30= 390-56=

  520-360= 120×40= 180×4=

  280+170= 640÷80= 263+97=

  (二)、用簡便算法計算下面各題,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146+97= 342-198= 260+299=

  (三)、加、減法的簡便算法的混合練習

  做練習九的第7題,先讓學生獨立做。

  83+98= 284-99= 19+198= 162-97=

  196+68= 465-299= 195+25= 324-197=

  在學生做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有沒有把兩種算法弄混。

  (四)、求未知數x的練習

  做練習九的第8題。

  雞場收了1200千克雞蛋,運走一批到副食店,還剩350千克。運到副食店多少千克?

  做題之前,先簡單復習一下用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練習

  做練習九的第9、10題。

  (六)、兩步式題的練習

  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思考過程。

  3150+295+498 20000-45×24

  10403-(1726-598) (854+938)÷14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5.整理與復習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41頁“整理和復習”的第1—4題,練習十的第1—3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讀、寫億以內的數;進一步提高口算、筆算和珠算的熟練程度,能夠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驗算;并能運用簡便算法計算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

  三、教學重點:進一步提高口算、筆算能力。

  四、教學難點:理解用簡便算法計算算理。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整理和復習億以內數的讀、寫法

  1.出示數位順序表(見小黑板),學生口述,師板演,把表填完整。

  2.讀數。

  9056200 4562000 50800

  504200 62000900 31609800

  3.做第(3)題。

  五萬八千二百 三十萬五千七百零五

  七十萬零四百三十 八千零五萬四千零六

  (二)、整理和復習幾百幾十以及整萬數的口算加、減法。

  指名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三)、整理和復習萬以內數的珠算和筆算加法和減法。

  復習珠算加、減法的法則和億以內筆算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 練習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整理和復習接近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簡便算法。

  學生練習做第4題。

  訂正時檢查學生對算理和算法掌握的情況。

  (五)、綜合練習

  做練習十的第1~2題。

  1.第1題,口算。直接在書上完成。

  2.第2題,先筆算再用珠算檢驗。

  (六)、作業

  練習十的第3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41—42頁“整理和復習”的第5—7題,練習十的第4—6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加深對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的理解;能夠比較熟練地根據這種關系求未知數x和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一步應用題。

  三、教學重點:能夠比較熟練地根據這種關系求未知數x和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一步應用題。

  四、教學難點: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應用題。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整理和復習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做第41頁的第5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加、減法算式中各部的名稱,再說一說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整理和復習求未知數x

  讓學生做第42頁的第6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三)、整理和復習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

  做第42頁的第7題。

  先指名學生說一說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在列式解答。

  出示:一個農場原有2982頭豬,賣出一批給收購站,還剩898頭。賣出多少頭?

  先指名說一說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在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四)、綜合練習

  做練習十的第4—6題。

  1.做第4題,注意觀察學生有沒有把兩種情弄況混的情況。

  44+x=52 91-x=46 x+365=940

  x-16=77 69+x=85 482-x=367

  2.做第5題,對列式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提示。

  (1)什么數減去66還剩25?

  (2)從265里面減去一個數得80,減去的數是多少?

  3.做第6題,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等量關系列式。

  淮河上的一座鐵路橋的長度是3428米,比公路橋長232米。公路橋的長度是多少米?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三單元 乘、除法的知識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乘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把學生已經掌握的用兩位數乘的筆算法則推廣到用三位數乘,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筆算,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使學生知道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學會簡單的估算。

  4.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數是整百數的口算除法,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

  5.把學生已經掌握的用兩位數除的筆算法則和試商方法初步推廣到用三位數除,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筆算,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6.使學生初步學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的能力。

  7.使學生對乘法和除法中已知數和未知數之間的關系有全面的認識,學會求乘法和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數x,為以后學習解簡易方程打下基礎。

  8.使學生通過學習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進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并為以后學習解簡易方程解答應用題做些準備。

  9.通過具體例子,使學生學會乘法和除法中常見兩種簡便算法。

  1.乘數、除法的口算和估算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44頁上的例1、例2以及“做一做”的習題,練習十二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一個因數是整百數的口算乘法,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

  三、教學重點:一個因數是整百數的口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乘法口算的算理。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投影出示復習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把得數寫出來,集體訂正。

  200×5= 100×7= 3×20= 8×40=

  400×8= 500×3= 14×50= 21×20=

  100×6= 400×2= 300×12= 8×700=

  6×100= 2×400= 12×300= 700×8=

  2.指名說一說計算一個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乘法應該怎樣想。

  (二)、新課

  1.教學教科書第44頁上的例1。

  出示:準備好的坐標紙,數一數橫著每排有多少個小方格,有幾排。提問:這條坐標紙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方格?

  怎樣列式,怎樣計算?

  板書:100×4=400

  根據因數交換位置,得數一樣,所以得出:

  4×100=400

  學生討論:100×12得多少?

  讓學生想一想:這個算式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的,使學生明確,100×12表示求12個100是多少,12個一百是1200。

  接著,讓學生想一想:12×100應該怎樣計算?

  教師總結:算一個數乘以100,可以想100,可以想100乘以這個數,簡便的算法實際上是幾乘以100就在幾的末尾添寫2個0。

  2.口算下面各題

  8×100= 15×100= 24×100= 32×100=

  200×3= 12×50= 800×2= 7×900=

  學生口算后,并說一說口算的簡便算法。

  3.教學例2。

  出示:7×200=

  引導學生想:“7×200是7和幾個百相乘?”

  “積是多少?14個百也就是多少?”

  學生把口算過程完整地說一說。

  出示:12×300=

  學生獨立完成,分組討論,并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提問:“用整百數乘的口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概括:要把整百數看成幾個百,和被乘數相乘,得多少個百,再在得數后面添上2個0。

  4.基本練習

  做課本第44頁的“做一做”中的習題。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口算:

  (三)、作業設計

  做練習十二的第1—3題。

  1.做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100×17 200×8 600×11 12×400

  17×100 8×200 11×600 400×12

  (2)20個17是多少?

  25個100倍是多少?

  40乘以300得多少?

  2.做第2題。

  學生獨立做后,集體訂正。

  6×100 50×60 13×300

  42×20 12×200 20×4006 34×200

  3.做第3題。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想。

  (四)、小結(略)

  (五)、作業

  練習十二的第4、5題。

  板書設計:

  口算乘法

  例 1 100×4=400 4×100=4000

  例 2 7×200=1400 12×300=3600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練習十一的第6—11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一個因數是整百數的口算乘法,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

  三、教學重點:一個因數是整百數的口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對一個因數是整百數的口算算理的應用。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口算

  100×17 200×8 600×11 12×400

  17×100 8×200 11×600 400×12

  讓學生說得數,并且說出是怎樣計算的。

  (二)、作業設計

  1.做練習十一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教師巡視。

  2.做練習十一的第7題。

  學生在書上填完。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檢查計算是否正確,并比較兩組題有什么不同。

  (三)、課堂練習

  做練習十一的第8題。

  9×100 50×70 43×200

  32×30 21×300 60×700

  7×400 64×100 22×300

  (四)、綜合練習

  1.做練習十一的第9、10、11題。

  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第46頁的例3及有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理解為什么要學習估算;

  2、掌握一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會進行這類乘法的估算;

  3、培養學生良好的估算習慣和估算意識。

  三、教學重點:掌握一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會進行這類乘法的估算;

  四、教學難點:估算的基本算理的理解。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說出下面各數的近似數。

  89 91 103 795 812 398

  2、口算(卡片出示)

  60×40 300×20 400×70

  80×70 900×50 200×70

  3、估算下面的題目,大約得多少。

  290×6 ≈ 59×4≈ 804×6 ≈

  先讓學生說說大約得多少,然后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怎樣列式解答這道題?(22×18≈)大約得多少?

  學生依據舊知識自己做,教師可適當提示:

  “能仿照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估算的想法做嗎?”

  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告訴學:“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要先求出兩個因數的近似數,再用兩個因數的近似數相乘。”

  想:22≈20 18≈20

  因為:20和20相乘得400。

  所以:22×18≈400

  2.對比

  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估算與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讓學生適當討論。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歸納出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的步驟:

  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先把兩個因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兩個因數的近似數,再用兩個近似數相乘。

  3.基本練習

  估算下面各題:

  89×31= 52×78= 61×82=

  58×39= 81×263= 78×589=

  (三、作業設計

  1、先估算,再用計算器計算,然后比較估算的得數比用計算器計算的得數大還是小?想一想為什么?

  56×69= 305×87= 87×92=

  81×39= 88×43= 59×389=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注對學習有 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2、學生獨立做練習十二的第1~3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用估算檢查乘法計算中積的最高位的方法,然后讓學生獨立進行檢查。

  3、開學時,每個學生交學費的標準是198元,全班58人的學費大約是多少元?

  4、王老師帶5500元錢去為全校915名學生付校服款,每套校服的價格是57元,請你估計一下王老師帶的錢夠不夠?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學了哪些知識?學習估算有什么作用?

  板書設計:

  乘法估算

  例3 估算 22×18≈400

  想:22≈20,18≈20,

  20×20=400。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四課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第46 練習十二的第5—8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混合練習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理解為什么要學習估算;

  2、掌握一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會進行這類乘法的估算;

  3、培養學生良好的估算習慣和估算意識。

  三、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一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會進行這類乘法的估算;

  四、教學難點:乘法估算的算理的理解。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口算(卡片出示)

  50×20 30×200 600×70

  90×70 300×50 100×70

  2.估算下面的題目,大約得多少。(投影出示)

  89×31= 52×78= 61×82=

  58×39= 81×263= 78×589=

  3、同桌比賽做下面各題。

  198×201 408×490 89×624

  (二)、混合練習

  1.做練習十二的第6題。

  325123 1200×340 478×309

  76×206 1004×524 275×620

  2.做練習十二的第7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三)、估算練習

  1、讓學生說一說一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

  2.估算下面各 題。

  398×92≈ 189×89≈ 705×63≈

  3.做練習十二的第8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一塊長方形地,長98米,正好是寬的2倍。這塊地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四)、課堂作業:練習冊上的有關內容。

  課后反思: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五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8頁,練習十三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數是整百數的口算除法,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

  三、教學重點:除數是整百數的口算除法的算理。

  四、教學難點:除數是整百數的口算除法的算理的理解。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口算。

  200÷5= 270÷9= 320÷10= 450÷50=

  口算完后,指名說一說用整十數除的口算方法。

  2.口答:800是多少個百?1200是多少個百?3600是多少個百?

  (二)、新課

  1.教學例4

  師:我們以前學過了除數是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現在來學習除數是整百數的口算。

  出示:500÷100=

  根據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想一想500÷100得多少呢?啟發學生說出想500里面有幾個1百。因為500里面有5個1百,所以500÷100得5。

  2.教學例5

  出示1200÷400,然后引導學生想,1200是多少個百?400是幾個百?12個百里面有幾個4百?

  學生口算出得數后,教師,再說口算過程,因為12個百里面有3個4百,所以1200除以400得3。

  出示3600÷300=,

  提問:想一想,這道題怎樣算?然后指名學生口算出得數。

  教師提出問題:觀察學過有的這幾道題,用整 百數除的口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然后讓學生討論。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出用整百數除的口算規律:先把被除數和除數分別看成幾個百,再除。

  3.作業設計

  口算下面各題:

  800÷100 600÷200 4000÷400

  1400÷100 1500÷300 6300÷300

  3900÷100 2800÷700 6400÷200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十三的第1題。

  口算下面各題。

  700÷100= 800÷400= 5500÷500=

  400÷100= 5400÷600= 2400÷200=

  讓全體學生做,并把得數直接寫在書上。教師午間巡視。然后集體訂正,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2.做練習十三的第2題。

  口算下面各題。

  44500÷100 2700÷90 9000÷100

  440÷40 4000÷500 7700÷70

  1200÷300 8000÷200 8600÷200

  3.做練習十三的第3題。

  讓學生在書上完成,同桌互相檢查。

  (四)、小結(略)

  (五)、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4、5題。

  板書設計:

  口算除法

  例 1 500÷100=5 2400÷100=24

  例2 1200÷400=3 3600÷300=12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六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8頁練習十三的第6—11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數是整百數的口算除法,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

  三、教學重點:除數是整百數的口算除法的算理。

  四、教學難點:除數是整百數的口算除法的算理的理解。

  五、教學用具:小黑板。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口算下面各題:

  800÷100 600÷200 4000÷400

  1400÷100 1500÷300 6300÷300

  3900÷100 2800÷700 6400÷200

  (二)、練習

  1.做練習十三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填寫在書上,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三的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六的第8題。

  看誰口算得又對又快。

  1000÷200 2700÷900 3200÷800

  640÷80 900÷300 1200÷600

  2000÷400 4200÷700 6300÷900

  在一分鐘內完成,同桌檢查。

  4、做練習十三的第9題。

  育紅小學有20個班,平均每班有40個人。為了幫助本縣村級小學建立32小圖書館,同學們共捐獻圖書3200本,平均每個同學捐獻多少本圖書?

  讓學生先獨立在練習本完成,教師注意巡視。

  4.做練習十三的第10題。

  計算下面各題。

  4900÷(143+557) 4500÷15×13

  (6100-500)÷800 12×300÷600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先算什么?怎樣算除法?然后集體訂正。

  5.做練習十三的第11題。

  引導學生思考這種圖形算式是什么意思?應該如何列算式?讓學生填寫在書上,并將綜合算式在練習本完成,寫出計算過程。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七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0頁的例6,練習十四的第1—3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基本算理。

  五、教具準備: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1000÷200 2700÷900 3200÷800

  640÷80 900÷300 1200÷600

  2000÷400 4200÷700 6300÷900

  2.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數)

  2836 6721 6439 52485

  3.估算。

  799÷4 59×42

  1863÷6 310×19

  4.提問: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怎樣做?如果某個學生說不全,再請其他同學補充。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6

  出示例題,學生讀題后,引導列出除法算式:

  538÷62≈

  提問: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怎樣進行估算呢?

  (求被除數、除數的近似數)怎樣求除數62的近似數呢?(大約等于60)

  怎樣求被除數的近似數呢?(大約等于540)

  求一下兩個數的商大約是多少?(大約等于90)

  2、學生試做第50頁“做一做”中的習題。

  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發現問題集體訂正。

  小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先分別求出除數和被除數的近似數,然后求出近似數的商。

  3、引導學生小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

  提問:

  (1)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先做什么?

  (2)怎樣求除數的近似數?

  (3)求被除數的近似數時,分哪兩種情況?分別怎樣求近似數?

  (4)求出被除數和除數的近似數后應該怎樣做?

  4、比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被除數都要求出近似數,求的方法都一樣。不同點:除數是一位數,不用求除數的近似數,除數是幾,就除以幾;除數是兩位數,要求除數的近似數。)

  (三)、作業設計。

  3.做練習十四的第1~3題。

  (四)、小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什么?(同桌討論后回答)。

  (五)、作業:

  做練習冊上的有關內容。

  板書設計: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

  538÷62≈90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八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0~51頁練習十四的第4—10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三、教學重點: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

  五、教具準備: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口算。

  5400÷600 6300÷90 8000÷200

  9900÷300 21×400 320+250

  45×3 264×200 35×300

  400×17 58+62 810×7

  24×8 1000÷125 100÷4

  2.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

  3350≈ 1562≈ (分別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數。)

  3.估算。

  895÷32≈ 2489÷51≈

  指名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二)、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一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行間巡視,注意輔導差生。

  2.做練習二十一的第7*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

  326÷4≈ 623÷19≈ 5559÷38≈

  898÷31≈ 406÷8≈ 4753÷62≈

  3.做練習二十一的第10題。

  讓學生直接做在書上。

  (三)、求未知數x

  x÷315=64 x÷404=235 10500÷x=125

  (四)、列式計算。

  1.827個405是多少? 2.54的802倍是多少?

  3.524乘以815是多少?

  4.一個數的247倍是75335,這個數是多少?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一的第8*、9*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2~53頁的例1—例3,練習十五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乘法的理解。2、會利用這些關系對乘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3、培養學生初步的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三、教學重點:乘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求未知數x的文字敘述題。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口算

  540÷60 32×100 3×800 800÷16

  20×40 280÷40 640÷40 7200÷800

  2、填空。

  8×( )=56 4×( )=24 ( )×5=40

  ( )×7=56 ( )×20=160 70×( )=3500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課本中的雞蛋圖

  提問:

  ①誰能說說圖的意思?

  ②根據圖的意思怎樣列式?

  ③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叫什么?

  ④已知什么?求什么?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0 × 3 = 90(個)

  ‖ ‖ ‖

  因 因 積

  數 數

  因數×因數=積

  (2)出示第(2)道題。

  有3盤雞蛋,一共90個,每盤有多少個雞蛋?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90÷3= 30(個)

  (3)出示第(3)小題。

  每盤有30個雞蛋,一共有90個,有多少盤?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90÷30= 3(盤)

  (4)引導學生把(2)、(3)題和第一題對照。

  90是原來的什么數?3呢?30呢?

  90÷3 = 30 90 ÷ 30 = 3

  ‖ ‖ ‖ ‖ ‖ ‖

  積 第 第 積 第 第

  二 一 一 二

  個 個 個 個

  因 因 因 因

  數 數 數 數

  第一個因數=積÷第二個因數 第二個因數 =積÷第一個因數

  (5)啟發學生想第(2)和第(3)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都是已知積和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都用除法計算。

  能不能把兩個關系式概括成一個關系式?

  學生概括,教師板書: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運用乘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可以驗算乘法:用所得的積除以一個因數,如果得另一個因數就是乘法做對了。

  練一練。

  用乘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驗算下面的乘法。

  28×36=1008 112×43=4736

  2、教學例2:求 x×6=96中的未知數x

  提問:(1)在等式 x×6=96里,x表示什么數?

  (2)怎樣求未知數x等于多少?

  (3)學生獨立解答,并說出根據是什么?

  3、教學例3:35乘以什么數得420?

  學生獨立解答,用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表示出來。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1)求26×x=338中的未知數x

  (2)一個數與32 的積是3296,求這個數。

  2、做練習十五的第2、5題。

  (四)、課內外作業。

  練習十五的第1、3、4題。

  板書設計

  乘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30 × 3 = 90(個)

  ‖ ‖ ‖

  因 因 積

  數 數

  因數×因數=積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6頁例4—例6,練習十六的第1~4題。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除法的理解。2、會利用這些關系對除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3、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和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三、教學重點:歸納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判斷求除數和被除數用那個關系式。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口算。

  750÷15 500×50 320×20 105×7

  0÷370 44÷44 510÷17 25×40

  2、填空。

  ( )÷30=20 40÷( )=10

  3、求未知數x

  x+20=30 40—x=30 x×20=60

  (二、新授。

  1、談話引入。

  2、教學例1。

  (1)出示月餅放大圖。

  提問:

  ①這幅圖什么意思?

  ②18塊月餅,平均放在3個盒里,每個盒里放幾塊月餅?怎樣列式?

  ③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叫什么?

  ④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求商?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8 ÷3 = 6(塊)

  ‖ ‖ ‖

  被除數 除數 商

  被除數 ÷除數=商

  (2)出示第二道題。

  18塊月餅平均裝在盒里,每盒6塊,可以裝幾盒?

  提問: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8 ÷6 = 3(盒)

  ‖ ‖ ‖

  被除數 商 除數

  怎樣求除數?( 除數 = 被除數 ÷商)

  (3)出示第(3)題。

  把一些月餅平均裝在3個盒里,每盒6塊,一共有多少塊月餅?

  提問: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6 × 3 = 18(塊)

  ‖ ‖ ‖

  商 除數 被除數

  已知商和除數,怎樣求被除數?

  被除數= 商 ×除數

  練一練,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應用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

  如何驗算2668÷48=46

  4、教學例5:求280÷x=56中的未知數x

  學生獨立解答。

  5、教學例6。

  一個數除以48得15,這個數是多少?

  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等式,獨立解答。

  (三)、作業設計。

  1、獨立做下面兩題。

  (1)求x÷31=26中的未知數x

  (2)450除以什么數得18?

  2、引導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2)怎樣求被除數?怎樣求除數?

  (3)利用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干什么?

  (4)驗算除法有哪兩種方法?

  3、課堂練習。

  做練習十六的第1、2題。

  (四)、作業:

  練習十六的第3、4題。

  板書設計

  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18 ÷3 = 6(塊)

  ‖ ‖ ‖

  被除數 除數 商

  被除數 ÷除數=商

  被除數= 商 ×除數

  除數 = 被除數 ÷商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7~58頁的練習十六的第5—9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根據這些關系正確、熟練地計算。

  三、教學重點:會利用乘除法之間的關系進行驗算。

  四、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學步驟:

  (一)、口算。

  25×3 240÷8 2100÷300 86—29

  50×6 30÷2 35+27 34×3

  13×30 4800÷400 11×600 120÷60

  25×40÷10 40÷8×5 1000÷8÷5 18×30

  600×5—1000 71×3—13 0×820+59 36×200

  (二、求未知數x。

  x×84=420 8×x=216 32×x=544 x×76=1672

  (三)、列式計算。

  1、什么數的62倍是2914?

  2、75乘以一個數得3675,這個數是多少?

  3、一個數的46倍是1472,求這個數。

  4、854與938的和除以14,商是多少?

  5、一個數的51倍是612,求這個數。

  6、一個數里面有36個240,求這個數。

  7、一個數除以55得131,這個數是多少?

  (四)、課內外作業。

  練習二十三的第5—9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60頁例7、例8,練習十七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理解、掌握應用題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一步乘除法應用題。2、能根據題意找出等量關系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一步應用題,提高解題能力。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及靈活運用解題方法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如何列等式解答應用題。

  四、教學難點:根據題意找出等量關系。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小黑板。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求未知數x

  x÷6=18 540÷x=17 80×x=320 x×60=180

  (二)、新授。

  1、教學例7。

  (1)出示例7:一個籃球場的長是28米,面積是420平方米。籃球場的寬是多少米?

  (2)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列式計算,然后指名說算式,教師板書。

  420÷28=15(米)

  (3)引導學生想:能不能用剛學過的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來解?

  這道題求什么?應該設誰為x?

  學生獨立嘗試列等式。

  2、練一練。

  育民小學三年級學生參加澆樹,平均每人澆樹12棵,一共澆了468棵,三年級有多少學生參加澆樹?

  3、教學例8。

  (1)出示例8:汽艇每分鐘行630米,它的速度是帆船的3倍,求帆船的速度。

  (2)讓學生獨立用學過的方法列式解答。

  (3)引導學生用剛學過的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

  (4)學生獨立解答。

  4、做一做。

  一本數學課本有192頁,是一本筆記本的4倍,一本筆記本有多少頁?

  5、小結。

  列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關鍵在于設誰為x,在正確找出等量關系,列出等式再計算解答。

  (三)、作業設計。

  1、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

  (2)向群文具廠每小時能生產250個文具盒,多少個小時能生產10000個?

  (2)爺爺今年72歲,正好是小華年齡的9倍,小華今年幾歲?

  (3)一本數學課本有192頁,是一本日記本的4倍,一本日記本有多少頁?

  2、用兩種方法解答。

  (1)兩個因數的積是36,其中一個因數是12,另一個因數是多少?

  (2)光明小學圖書館新買來128本書,其中連環畫是32本,故事書和科技書的本書同樣多。買來的故事書和科技書各多少本?

  (四)、作業:

  練習十七的第3、4、5題。

  板書設計

  列含有x等式解答乘、除法應用題

  例7 解:設籃球場的寬為X

  28 ×X=420

  X=420÷28

  X=15

  答:籃球場的寬為15米

  課后反思: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練習十七的第6—10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用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應用題,并與學過的算術方法加以比較,區別異同點。

  三、教學重點:正確的解答應用題。

  四、教學用具:投影片、小黑板。

  五、教學步驟:

  (一)、口算。

  24×60 7×800 14×200 720÷18

  36×20 240×3 7200÷80 26×30

  (二)、求未知數x

  42÷x=7 x×50=500 35×x=700

  x×30=60 70×x=140 x×10=420

  (三)、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下列各題。

  1、一個數減去550等于725,這個數是多少?

  2、兩個因數的積是5928,其中一個因數是114,另一個因數是多少?

  3、一個數的83倍是26975,求這個數。

  4、一個數里面有75個360,這個數是多少?

  (四)、應用題。(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1、果園里有蘋果樹750棵,正好是梨樹棵數的3倍,梨樹有多少棵?

  2、一個體育場的長是48米,面積是576平方米,體育場的寬是多少米?

  3、學校買來78盒粉筆,白粉筆盒數是彩色粉筆的6倍,買彩色粉筆多少盒?

  4、紅星小學有男生240人,是女生人數的3倍,這個學校有女生多少人?

  (五)、課堂練習

  練習十七的第6—10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3、乘、除法的一些簡便運算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4~65頁的例1、例2,練習十八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1、通過演算、觀察、分析找到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

  結果不變的道理。2、學會運用找到的規律進行乘法的一些簡便運算。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歸納、選擇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利用規律進行乘法的簡便運算。

  四、教學難點:怎樣進行簡便計算。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小黑板。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口算。

  12×30 18×20 50×16 20×17

  24×40 15×20 24×10 25×4

  2、填空。

  15=( )×( ) 24=( )×()

  18=( )×( ) 16=( )×( )

  3、板演。

  商店有5盒手電筒,每盒12個,每個手電筒賣6元,一共可以買多少元?

  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

  6 ×12×5 6 ×(12×5 )

  (二)、學習新課。

  1、引入。

  根據板演,引導學生比較,由于這兩種方法解法結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

  6 ×12×5 = 6 ×(12×5 )

  從而得出:三個數相乘,除了從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結果不變。

  比較一下,在這道題里哪種算法簡便,為什么?

  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規律,把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改寫乘以這兩個義位數的乘積。

  2、教學例1:35×5×2

  組織學生討論:

  (1)這道連乘法題依次計算你覺得怎樣?

  (2)怎樣算比較簡便,你是怎樣想的。

  (3)學生獨立做,指名板演。

  35×5×2=35×(5×2)

  45×2×9這道題怎樣計算簡便?為什么不該寫成45×(92×9)。

  練一練。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27×4×5 19×6×5

  3、教學例2。

  教師談話:有時我們可以把剛才總結的規律反過來用,也就是把一個數乘以兩位數,改寫成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計算比較簡便。

  出示例2:25×16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組織學生討論。指名板演。

  25×16 25×16

  =25×(4×4) =25×(2×8)

  =25×4×4 =25×2×8

  =100×4 =50×8

  =400 =400

  練一練。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5×12 25×36 25×24 55×14

  (三、作業設計。

  1、把下面各數拆成兩個數相乘的形式。

  16=8×( )=( )×( )

  24=( )×( )=( )×()

  44=( )×11 88=8×()

  96=( )×( )=( )×()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6×25 125×56 25×28 35×14

  55×12 6×8×125 25×8×2 50×4×2

  3、應用題。

  (1)商店買來25箱肥皂粉,每箱36袋,每袋2元錢,一共可以買多少元?

  (2)學校食堂買回來面粉18袋,每袋45千克,這些面粉共有多少千克?

  (3)一個縫紉店有12人,每人每天做5件衣服,14天一共可以做多少件衣服?

  (四)、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的第1—5題。

  板書設計:

  簡便算法(1)

  25×16 25×16

  =25×(4×4) =25×(2×8)

  =25×4×4 =25×2×8

  =100×4 =50×8

  =400 =400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4 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7~68頁的例3、例4,練習十九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1、通過演算、觀察、細考、討論找到一個連續除以兩個一位數,先把兩個除數相乘,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的規律。2、學會運用找到的規律進行除法的簡便運算。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選擇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運用規律進行除法的簡便計算。

  四、教學難點:運用規律靈活地選擇適當的簡便算法。

  五、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口算卡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口算。

  240÷20 960÷30 450÷30 360÷40

  810÷90 360÷60 640÷80 810÷90

  (2)、填空。

  35=( )×( ) 36=( )×()

  12=( )×( ) 54=( )×()

  32=( )×( ) 18=( )×()

  (3)板演。

  三年級同學參加春季植樹活動,把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兩種方法解)

  第一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

  90÷2÷3 90 ÷(3 ×2)

  (二)、新課。

  1、引入。

  根據板演,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方法結果相同,我們可以用等于號連接起來。所以:

  90÷2÷3 = 90 ÷(2 ×3)

  從上面可以看出:一個數連續用兩個數除,每次都可以除盡的時候,可以先把兩個除數相乘,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

  比較一下,哪種算法簡便,為什么?

  我們可以利用上面的規律,有時把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一位數改寫成除以兩個一位數的積,這樣計算比較簡便。

  2、教學例3:390÷5÷6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1)這道連除法題依次計算你覺得怎樣?

  (2)怎樣計算比較簡便?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板演:

  390÷5÷6

  = 390÷(5×6)

  =390÷30

  =13

  教師舉反例:

  810÷9÷2怎樣計算簡便?為什么不能改寫成810÷(9×2)

  練一練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60÷8÷5 480÷5÷6

  3、教學例4:420÷35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1)420÷35不容易口算,把除數分解成那兩個一位數進行連除?

  (2)先除以幾,再除以幾?為什么?

  (3)指名學生板演。

  420÷35

  = 420÷7÷5

  = 60÷5

  = 12

  練一練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50÷35 480÷32

  (三)、作業設計。

  1、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80÷4÷5 140÷2÷5 240÷5÷6

  180÷36 420÷28 800÷32

  2、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600÷5÷8 37×5×4 185—98

  630÷42 25×24 457+99

  (四)、作業:

  練習二十六的第1、2、3、4題。

  板書設計

  簡便算法(二)

  390÷5÷6

  = 390÷(5×6)

  =390÷30

  =13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8~70頁練習十九的第6—11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加、減、乘、除的簡便算法。

  三、教學重點: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四、教學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

  五、教學步驟:

  (一)、口算練習。

  2×5 5×11 35×20 45×2

  11×20 25×4 20×6 8×10

  50×2 200×2 50×6 125×8

  48÷4 630÷3 120÷20 750÷10

  (二)、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6×25 125×56 25×28 35×14

  55×12 6×8×125 25×8×2 50×4×2

  360÷9÷4 480÷5÷6 350÷5÷7 320÷8÷4

  630 ÷42 240÷48 140÷35 420÷35

  292—99 259+199 385—98 467—201

  (三)、把下面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用直線連接起來。

  38×8×24 630÷(7×9)

  25×7×27 (125×8)×(16×3)

  480÷6÷8 38×(8×24 )

  630÷7÷9 (25×27)×7

  125×16×8×3 480÷(6×8 )

  (四)、應用題。

  1、商店運來25箱肥皂粉,每箱36袋,每袋2元錢,一共可以買多少元?

  2、水果店運來梨和蘋果各40筐,每筐蘋果重25千克,每筐梨重30千克,商店運來梨和蘋果共多少千克?

  3、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售價420元,一輛金獅牌自行車340元,某校買了3輛,一共花了多少元?

  4、糧店運來大米和面粉各200袋,大米每袋重50千克,面粉每袋重25千克,運來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千克?

  5、商店有40箱襪子,每箱15盒,每盒18雙,商店里共有襪子多少雙?

  6、一頭牛的重量432千克,是一頭豬重量的4倍,一頭豬的重量是3只羊的重量。一只羊重多少千克?

  (五)、作業:

  練習十九的8、9、10、11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4、整理和復習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1頁《整理和復習》第1—4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整理和復習加深對乘、除法口算、筆算,以及乘法和除法的一些簡便算法的認識,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三、教學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

  四、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復習乘除法口算。

  (1)積、商的變化規律。

  被乘數、乘數與積的關系。

  如:被乘數擴大10倍,乘數不變,積怎樣變化?

  被乘數不變,乘數縮小10倍,積呢?

  被乘數與乘數同時擴大10倍,積怎樣變化?

  被除數、除數與商的關系。

  如:被除數擴大(縮小)10倍,除數不變,商也擴大(縮小)10倍。

  被除數不變,除數擴大(縮小)10倍,商就縮小(擴大)10倍。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2)口算練習。

  4×600 50×200 2800÷40 50×70

  125×80 320×20 8000÷80 9600÷300

  5400÷60 790×1 1200÷40 0×60

  2、復習比算乘、除法。

  學生獨立計算后,指名回答。

  從哪一位乘起,怎么乘?每次乘得的積的末位要怎么對齊?最后怎樣算出結果?

  2、復習乘除法簡便運算。

  (1)獨立計算。

  4×4×25 25×28 400÷16 270÷6÷5

  指名說說各題分別怎樣計算簡便。

  (二)、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6×125 425÷25 125×29×8 25×12×3×40

  48×25 360÷4÷9 720÷48 270÷3÷9

  2、應用題。

  (1)一條長5000米的路,修路隊平均每天修245米,修了18天,剩下的路要修幾天?

  (2)商店運來30箱紗巾,每箱裝50條,每條50元,這些紗巾共買多少元?

  (三)、課堂練習:

  二十的第1—4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1~72頁《整理和復習》第5—7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的分清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熟練掌握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答應用題。

  三、教學用具:投影片,小黑板。

  四、教學步驟:

  (一)、復習。

  1、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1)第5題。

  30×2 =60 60÷30=2

  讓學生說一說:在30×2 =60中30、2與60之間有什么關系,即30是什么數,它與2和60有什么關系?2是什么數?它與60和30有什么關系?60又是什么數,它與30和2有什么關系?

  (2)求未知數x。

  x×5=330 x ÷10=90 240÷x=30

  2、列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方程。

  (1)一本字典有516頁,是一本故事書的6倍,這本故事書有多少頁?

  (2)一本故事書有86頁,一本字典的頁數是這本故事書的6倍,這本字典有多少頁?

  (3)水果店運來920千克蘋果,是運來香蕉的4倍。運來香蕉多少千克?

  (4)農具廠平均每天生產脫粒機105臺,照這樣計算,多少天

  能生產1260臺?

  (二)、課堂練習。

  1、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再解答出來。

  (1)一個數的120倍是8400,這個數是多少?

  (2)720除以一個數得45,這個數是多少?

  (3)350除一個數得70,這個數是多少?

  (4)一個數里面有36個205,這個數是多少?

  (5)一個數除216是36,這個數是多少?

  2、應用題。

  (1)建筑隊的水泥,已經用去的袋數是剩下的4倍,剩下88袋,建筑隊原有水泥多少袋?

  (2)修路隊計劃修路1034米,實際修了8天,每天修路210米,這樣比計劃多修路多少米?

  (3)一種鋼筆,每盒12支,每支6元。20盒這樣的鋼筆共值多少元?

  (4)同學們要做120朵紙花,每組有6人,每人做5朵,需要幾組同學去做?

  (四)、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的第4~6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四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1、認識幾分之幾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5~76頁上的例1~例5,練習二十一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三、教學重點:會讀寫幾分之一。

  四、教學難點:理解其中的道理。

  五、教學用具:長方形紙條若干張,圓形紙片1張。

  六、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出示事物學生動手分)

  1、把12個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可用幾表示?(板書 3)。

  2、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可用幾表示?(板書 3)。

  3、把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幾支?可用幾表示?(板書 1)。

  (二)、自主探索

  1、學習幾分之一

  (1) 提問: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幾表示?

  把一個餅分成大小不等的2塊,能不能說是平均分成了兩塊?為什么?

  引出二分之一,并指導讀、寫1/2。

  指導學生練習。在圓形紙片上它的找出1/2并涂色。

  (2)教學例2。

  出示一個整圓,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提問:這個圓被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個圓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她的三分之一?

  指導書寫1/3。

  (3)教學例3。

  自己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先對折,再對折。討論:這樣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4)教學例4。

  填空:(圖見叫黑板)

  把一張長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5)教學例5。

  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提問: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學生在自己畫的圖上標出1/10。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1/10。

  (6)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師:我們學的1/2、1/3、1/4、1/5、1/10這樣的數都是分數。結合1/3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提問: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三)、課堂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兩題。

  2、練習二十一的1~5題。

  3、課外練習:用正方形紙片折出它的1/2、1/3、1/4、1/6。

  板書設計:

  認識幾分之幾(一)

  1/2、1/3、1/4、1/10、1/6

  分子…其中的1份

  分數 線

  分母…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7頁例6,“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一的第6~10題。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比較兩個分母不同的幾分之一的大小,初步認識分子都是一的分數也有大有小。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觀察能力。3、結合分數表示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學重點:比較分母不同的幾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學難點:認識分子都是一的分數也有大有小。

  五、教學用具: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4張。

  六、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游戲 八戒分西瓜)

  師徒四人走在西行的路上,悟空說,現在有一個西瓜,分給咱們四人吃,四人分別吃這個西瓜的1/9,1/7,1/5和1/3,怎么分呢?八戒搶著說,我來分,我飯量最大,吃得多,所以我吃1/9,師傅吃1/7,沙師弟吃1/5,大師兄飯量最小,就吃1/3吧,聽完八戒的話三個人都笑了,你知道為什么嗎?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二)、探求新知

  1、學習例6。

  (1)看圖比較1/2和1/3的大小。

  (2)看圖比較1/4和1/6哪個大哪個小?

  2、做第77頁下面的“做一做”。(通過做題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同樣大小的物體或圖形,分的份數越多,它的一份就越小。

  (三)、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一的第6、7、8題。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一的第9、10題。

  組織學生閱讀第77頁的內容,質疑: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那些本領?

  板書設計:

  認識幾分之幾(二)

  1/2>1/3 1/7<1/5

  1/4>1/6 1/8<1/6

  課后反思: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0頁上的例7~例9,例9后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知道什么樣的數是分數。

  三、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幾。

  四、教學難點:讀寫幾分之幾。

  五、教學用具:長方形紙若干張,圓形紙2張。

  六、教學步驟:

  (一)、創設問題情境

  1、出示:王師傅要制做一種零件,先把一個圓鐵片平均分成4份,再去掉其中的一份,用余下的來制作。

  請你根據實際情況,利用手中的圓片幫王師傅設計一下,認為怎樣合理就怎樣設計。

  2、主動探索、研究問題:

  (1)同桌合作探索。

  (2)匯報交流。

  (二)、自主探索

  1、學習四分之三

  (1)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這個圓的多少?(1/4)

  (2)3份是這個圓的多少?

  (3)3個1/4我們就說是這個圓的四分之三。該怎么寫呢?分母是幾?分子是幾?

  (4)3/4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組成的?

  2、自學例8、例9。

  (1)拿出長方形紙條,指導學生對折后問: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一份是這個長方形的多少?兩份是幾個1/5?

  師演示,并將圖貼于黑板上。拿出4個1/5拼在一起,問:這樣的4份是幾個1/5?是多少呢?在例8的第3幅圖右邊的( )里填數。

  (2)出示例9的第一幅圖,問:這條線是怎樣分的?平均分成了幾份,一份是它的幾分之幾?

  示例9的第二幅圖,問:這樣的5份是幾個五分之一呢?是這條線段的幾分之幾呢?這個分數該怎樣寫?在例9的( )里填上數。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做例9后面的“做一做”。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5題。

  (四)、質疑問難、全課總結(略)

  板書設計:

  認識幾分之幾(一)

  3個1/4是3/4(四分之三)

  2/5 4/8 5/9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1頁上的例10和下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6~12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比較兩個分母相同的幾分之幾的大小,初步認識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三、教學重點:比較分母相同的幾分之幾的大小。

  四、教學難點:認識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五、教學用具:圓形和長方形圖。

  六、教學步驟:

  (一)、課前交流

  檢查課外作業,學生匯報所發現的問題(3/5的涂色部分比2/5的涂色部分大)。

  (二)、自主探索

  1、學習例10。

  (1)用圓形板表示出1/4和3/4。提問:A、從圖上看,1/4和3/4這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用什么符號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B、1/4是幾個1/4,3/4是幾個1/4?一個1/4比3個1/4大還是小?

  (2)拿出長方形紙條折出4/5和2/5,比較大小。

  2、練習做例10下面的"做一做"。

  3、反饋與小結:

  (1)觀察比較黑板上的四道算式,有什么發現?(說給同桌聽)

  (2)師:兩個分母相同的分數比較,由于把一個整體平均分的份數相同,所以只要看誰表示的份數多,誰就大

  (三)、練習應用

  1、基本練習: 做練習二十二的第6、7、8、10、11題。

  2、變式練習:做練習二十二的第9、12題。

  3、拓展練習:做練習二十二的第13*~14*題。

  4、開放題:(見小黑板)

  (四)、課外作業:剪4張等大的長方形,分別畫出1/3 2/6 3/9 4/12,并比較它們的大小,你能找出它們有什么規律?

  板書設計:

  認識幾分之幾(二)

  1/4<3/4

  4/5>2/5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2、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5頁上的例1、例2,“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二十三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母不超過10)分母分數加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三、教學重點: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母不超過10)分母分數加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四、教學難點: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基本算理。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圓形圖片。

  六、教學步驟:

  (一)、創設問題情境

  熊媽媽做了一張餅,熊哥哥吃了這個餅的2/5,熊弟弟吃了這個餅的1/5。誰能根據動畫,提出幾個數學問題?

  (1)他倆一共吃了這個餅的幾分之幾?

  (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這個餅的幾分之幾?

  (3)弟弟比哥哥少吃了這個餅的幾分之幾?

  (4)還剩這個餅的幾分之幾?

  (二)、利用問題,研究新知

  1、出示例1,讀題后回答: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應該怎樣計算?學生回答,教師列式:2/5+1/5=

  討論:2/5里面有幾個1/5?1/5里面有幾個1/5?一共是幾個1/5?

  加法計算前后分母變了沒有?為什么?

  2、教學例2。

  教師帶領學生用圓形板表示出1/6和5/6。討論:1/6和5/6個圓拼在一起正好拼成了多少個圓?5個1/6和1個1/6合并起來是幾個1/6?6/6正好拼成一個整圓,可以用幾來表示?

  3、反饋練習。做"做一做"中的題。

  (三)、利用新知,解決問題

  1、基本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2、3題。

  2、變式練習:做練習二十三的第4、5題。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簡單的分數加法

  例1 2/5+1/5=3/5

  例2 1/6+5/6=6/6=1

  課后反思: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6頁上的例3、例4“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二十三中的第6~10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母不超過10)分數減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三、教學重點: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減法。

  四、教學難點:同分母分數減法的基本算理。

  五、教學用具:圓形板。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出示填空卡片,學生口答。

  4/6是( )個1/6 1是( )個1/10

  8/9是( )個1/( ) 3/8是( )個( )/( )

  2、口算說出得數。

  2/4+1/4= 3/8+5/8= 2/7+3/7=

  1/6+4/6= 5/10+4/10= 8/9+1/9=

  (二)、新課。

  1、教學例3。

  出示例3,學生讀題,然后貼出例3的,圖示,說明題意。標出已知條件。然后提問:“要求還剩多少米,應該怎樣列式?

  板書:9/10-6/10=

  提問:“9/10里面有幾個1/10?6/10里面有幾個1/10?那么9個1/10減去6個1/10還剩幾個1/10?”3個1/10是多少?”

  學生解答后,師再提問:減法計算前后分母變了沒有?為什么沒變?

  2、教學例4。

  師生一起操作后,討論:

  (1)從“1”里面去掉3/8,看剩下多少?

  (2)該怎樣列式計算?結果該怎樣寫?

  3、作業設計:“做一做”的第1、2題。

  學生把結果填在書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三的第6、7、8、9、10題。學生做,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課外實踐:看圖畫線算出結果,并在結果中畫上陰影部分,最后寫出橫式,剪幾張等大的長方形紙片,畫一畫、算一算。

  板書設計:

  簡單的分數減法

  例3 9/10-6/10=3/10

  例4 1-3/8=8/8-3/8=5/8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9頁的第11~16題。

  二、教學目標:鞏固簡單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教學重點:運用所學方法,進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

  四、教學用具:投影片。

  五、教學步驟:

  (一)、復習。出示圖片,讓學生口述算式和得數。

  ( )+( )=( ) ( )+( )=( )

  (二)、課堂練習。

  1、口算練習二十三的第11題。

  2、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2題。教師巡視,注意查看學生填寫得是否正確。

  3、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3題。巡視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4、15題。發現問題個別輔導。

  5、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6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3、整理和復習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第1~3題,練習二十四第1~4題。

  二、教學目標:對本單元所學的分數知識加以整理和復習,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三、教學重點:對本單元所學的分數知識加以整理和復習,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四、教學步驟:

  (一)、整理和復習。

  1、師在黑板上貼出整理和復習第一題的圖,指名說出圖中涂色部分是多少,然后讓同桌兩名學生互相說一說幾分之幾和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再指名學生說一說。

  2、學生獨立做整理和復習第2題后集體訂正。

  3、做第3題。做后集體訂正,注意說是怎樣想的。

  (二)、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十四的第1題。先讓學生把分數寫在書上,然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二十四的第2題。學生在書上填寫后集體訂正。

  補充練習:3/4是( )個 1是( )個1/10 6/9是6個( )3、口算練習。

  2×5+4= 3500÷5= 23×3= 1500÷3=

  8×8+7= 40×2= 2400÷3= 320×3=

  9×7+4= 4600÷2= 800×4= 100÷2=

  6×2+9= 3000÷6= 420÷7= 3000÷3=

  3、做第3題。注意說出是怎樣比較的。

  4、做第4題。學生自己做,然后集體訂正,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思考第90頁的思考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頁上的所有內容。

  二、教學目標:對本單元所學的分數知識加以整理和復習,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三、教學步驟:

  1、出示題目:

  小兔買了9/10米花布,做衣服用了6/10,還剩多少米?

  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式計算,并根據分數的意義理解算理。

  2、 4/6是( )個1/6 1是( )個1/10

  8/9是( )個1/( ) 3/8是( )個( )/( )

  3、口算說出得數。

  2/4+1/4= 3/8+5/8= 2/7+3/7=

  1/6+4//6= 5/10+4/10= 8/9+1/9=

  1-3/8= 1-2/9= 3/8-1/8=

  4、做第91頁上的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質疑問難,總結全課:

  本單元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收獲了哪些?(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

  6、課外實踐:看圖畫線算出結果,并在結果中畫上陰影部分,最后寫出橫式,剪幾張等大的長方形紙片,畫一畫、算一算。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五單元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面積”的意義。

  2.清楚地認識常用的三個面積單位。

  3.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4.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5.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

  6.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的進率。

  。

  1.面積和面積單位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2~93頁的內容及做一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3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正確地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三、教學重點:認識“面積”和中“面積單位”。

  四、教學難點: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教學面積的含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

  像課本封面、黑版面、鉛筆盒蓋的面、桌面等物體的表面(板書:表面)。

  2、認識平面。

  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指名學生摸一摸它們的表面,師學生感知它們的平面圖形(板書:平面)。

  3、認識圍成的圖形(是封閉的圖形)。

  4、認識表面和圍成的平面的大小。

  5、教學歸納面積的含義(學生自學后,投影出示結論: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二)、教學面積單位的認識

  1、用重疊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師:剛才同學們一眼看出黑板的面積比課桌的面積大。

  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大小。

  2、用數方格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出示書上的圖形讓學生親自動手數一數。

  3、做“做一做”的第1題。

  4、認識面積單位。

  用觀察事物的方法認識平方米、認識平方分米、認識平方厘米。

  (三)、練習

  1.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2題。

  2.做第94頁上面“做一做”的第3題,練習二十五第3題。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知道了什么是物體的面積,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請你用手勢表示一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4頁的內容及練習二十五的第4-7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使學生更清楚的認識面積單位,初步明確:1厘米、1分米、1米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三、教學重點: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

  四、教學難點:搞清1厘米、1分米、1米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我們學過哪些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新課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

  4.小結:從上面的比較我們知道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測量物體的長短要用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面積要用面積單位。1厘米、1分米、1米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三)、練習

  1.做“做一做”的第1題。

  2.做“做一做”的第2題。

  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火柴盒面的大小 課桌面的寬

  教室的高 黑板面的大小

  3.做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

  5.做練習二十五的第5題。

  6.做練習二十五的第7題。

  板書設計:

  課題二、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比較

  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

  1厘米、1分米、1米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2.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7~98頁的內容,“做一做”中的習題和練習二十六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三、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四、教學難點: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讓學生舉例說一說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說一說學過了哪些面積單位,用手勢比劃一下它們的大小。

  3、出示方格圖讓學生很快說出下面圖形的面積。

  談話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如果我們要測量學校的操場面積,用一平方米的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地拼擺,可行嗎?

  (不可行)今天我們來研究科學地計算方法。

  (二)、新課

  1、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動手操作,弄清基本關系:每排個數、排數與總個數的關系。想象操作,弄清過渡關系:長與每排個數、寬與排數的關系。

  2、理解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的關系。總結歸納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學生嘗試: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紙板,它的面積是多少?同桌討論后,列式解答,師個別輔導。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題。做題前,先讓學生說一說,左圖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然后讓學生完成。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2題。學生自己讀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3題,指名學生板演。

  板書設計: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例 5×3=15(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積是15平方厘米。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8頁的內容,“做一做”和練習二十六的第6-11題。

  二、教學目標:1、初步理解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正確地計算正方形的面積。2、通過對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遷移、推理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四、教學難點:理解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

  1、讓學生說一說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長方形的面積我們會算了,正方形的面積又該怎樣計算呢?

  (二)、新課

  1、教學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說出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并計算出它的面積,板書:

  6×5=30(平方分米)

  然后將上面的長方形長縮短,改成5分米,畫出來,讓學生計算出它的面積:

  5 × 5 = 25(平方分米)

  邊長 邊長 面積

  提問:當長和寬都是5分米,這個圖形是什么圖形?長和寬變成了什么?

  正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后,歸納出面積公式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讓學生讀一遍,并把例題的算式和答案填寫出來。

  2、做“做一做”的習題。

  (三)、課堂練習:

  做練習二十六的第6、7、8、9題。

  (四)、作業:

  練習二十六的第10、11題。

  板書設計:

  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

  5 × 5 = 25(平方分米)

  邊長 邊長 面積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課后反思: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3.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頁的內容,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七的第1、3、5、6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使學生分清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三、教學重點:區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引入:我們已學過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你知道面積和周長有什么區別嗎?師生一起回憶: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二)、學生新課

  出示長方形圖形(圖略),提問: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

  周長: 面積:

  (4+3)×2 4×3

  =7×2 =12(平方厘米)

  =14(厘米)

  答:周長是14厘米。 答:面積是12平方厘米。

  通過計算你能發現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周長和面積各指什么?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集體討論歸納:長方形的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求周長計算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101頁“做一做”的第1題。

  2、做教科書第101頁“做一做”的第2題。

  3、做練習二十一的1~3題。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連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連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米? (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連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A.20×20=400(米) B.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四)、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七的第5、6題。

  板書設計:

  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練習二十七的第6-10題。

  二、教學目標: 通過面積和周長的綜合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的不同。

  三、教學用具:投影片

  四、教學步驟:

  (一)、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七的第6題(同桌討論完成)

  2.做練習二十七的第7題(兩名學生板演)

  3.做練習二十七的第8題(分組比賽)

  4.做練習二十七的第9題(獨立完成)

  5.做練習二十七的第10題(當面批改)

  (二)、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己思考練習二十七的第11*、12*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4、面積和單位間的進率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4~106頁的內容,“做一做”和練習二十八的第1~4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知道面積單位的進率,能夠將進行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三、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能夠將進行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四、教學難點: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五、教學用具: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一)、復習與思考

  1、米、分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估計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3、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4、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出示例題:學生讀題后,提問: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

  用直尺量一量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后計算出它的面積。

  計算后訂正,有的同學以分米為單位,量得邊長是1分米,面積是1平方分米。

  有的同學以厘米為單位,量得邊長是1厘米,面積是1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的是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為什么會出現兩個答案,而且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

  平方厘米與平方分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

  繼續研究平方米與平方分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用同樣的方法得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

  小結 :我們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出示例3,學生讀題后,集體討論得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就是25個100平方厘米。

  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練習: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三)、作業設計

  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八的第1~3題。

  2、填空。

  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2平方米=( )平方分米

  3、一張寫字 臺的長是13 分米,寬是6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理解了每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學會運用進率,把高級單位的數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同學們學得很好。

  (四)、作業:練習二十八的第4題。

  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間進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平方分米

  例3 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106頁的內容及做一做,練習二十八的第5-10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

  三、教學方法:講解法、演示法

  四、教學步驟: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新課

  1.教學例4。

  讓學生看書上的例題,指名學生讀題后提問:

  已知什么?求什么?這個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20×55=6600(平方厘米)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答:面積是6600平方厘米,合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

  (三)、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

  (四)、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8-10題。

  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120×55=6600(平方厘米)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答:面積是6600平方厘米,合66平方分米。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課題三:混合練習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練習二十八的第11-15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長度單位間的換算與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的對比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的認識。

  三、教學方法:練習法

  四、教學步驟: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混合練習

  1.做練習二十八第12題。

  500厘米=( )分米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通過對比,使學生明確:因為10厘米=1分米,500厘米里有50個10厘米即50分米,所以500厘米=50分米;因為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里有5個100平方厘米,即5平方分米,所以500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2.做練習二十八的第13題。

  3.做練習二十八的第14、15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5 士地面積單位

  第一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土地面積單位:公頃(課本110頁練習二十九第1題)。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地測量和觀察,知道公頃有多大。

  三、教學步驟:

  ( 一)、復習

  1.我們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l平方米有多大?

  (1平方米是邊長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

  1平方分米呢?1平方厘米呢?

  3.填空。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7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讓學生說說這些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今天我們學習較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它用在計算農場、森林、湖泊等面積上。

  板書;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 二)、新課

  1.認識1公頃有多大。

  (1)平方米與公頃之間的關系:

  (1)平方米與公頃之間的關系: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00平方米,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 )平方米?

  (100×100=10000平方米)

  告訴學生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頃

  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2)實地測量認識1公頃。

  ①首先教師要講清楚實地測量的目的和測量的步驟。

  ②帶領全班學生,拿著標桿(四根)和皮尺到操場站隊。

  ②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拿皮尺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④讓學生手拉手圍站在這個正方形土地四周,看看這

  100平方米有多大?

  ②現在我們看到的是100平方米,100個這么大的土地就是1公頃,你們想一想,一公頃有多大。

  ⑥已知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

  2公頃=(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頃

  學生回答后繼續上課。

  (三)、課堂練習

  1.由2個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告訴大家。

  ①教師把測量的結果板書:

  教室長( )米,寬( )米

  ②讓學生計算—下,教室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只取整數,大約50平方米)

  ③問:1公頃相當于多少間教室?(大約200間)讓學生計算,教師引導。

  (四、家庭作業

  練習二十九第1題,讓學生分成小組,自帶皮尺或繩子進行測量和計算。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土地面積間的換算及實際應用(課本110頁練習二十九2—7題)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土地面積平方米與公頃之間的進率,能熟練地進行平方米和公頃的換算。

  三、教學步驟:

  ( 一)、復習

  1.計算土地面積的常用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填空。

  4公頃=( )平方米

  900000平方米=( )公頃

  板書課題:土地面積間的換算及應用

  ( 二)、新課

  1.教學例題。

  一個長方形果園,長250米,寬120米,這個果園有多少公頃?

  ①說說這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②公頃是什么單位?(土地面積單位)

  ③怎樣求果園的面積呢?

  (板書250×120=30000平方米)

  ④已知10000平方米=1公頃,30000平方米等于多少公頃?

  (30000平方米=3公頃,檢驗寫出答語)

  2.練習。

  (1)2公頃=(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頃

  (2)一塊邊長400米的正方形麥地,有多少公頃?

  ( 三)、課堂練習

  練習三十三第2題。

  練習三十三第3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練習三十三第4題。先求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再換算成公頃。

  ( 四)、家庭作業

  練習三十三第5、6、7題。

  第5題先求邊長,后求面積,再換算成公頃。

  第6題,先求面積,再換算成公頃,最后求施化肥的千克數。

  第7題先求面積,再換算成公頃,最后求每公頃產小麥的千克數。

  板書設計: 土地面積單位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0000平方米,也是1公頃

  例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頃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兩個相鄰土地面積單位之間的迸率(課本111頁練習二十九第8—13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知道計算大面積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單位,掌握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進率及換算。 三、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填空。

  9公頃=( )平方米

  400000平方米=( )公頃

  90公頃=( )平方米

  4000000平方米=( )公頃

  2.一個長方形林場長360米,寬250米,這個林場有多少公頃7

  計算土地面積常用平方米和公頃作單位.但在計算大面積的土地時需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板書課題:認識平方千米及兩個相鄰土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二)、新課

  1.認識平方千米。

  (1)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上地面積是多少?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教師講解1×1=1平方千米

  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指出計算大面積土地需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2)l平方千米也叫做1平方公里。

  告訴學生我國的領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公里。

  2.兩個相鄰的土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車及換算。

  (1)想一想,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頃?

  引導學生想:因為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引導學生看課本137頁“土地面積進率表”觀察相鄰兩個土地面積單位問的進車。

  ①平方米與公頃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

  ②平方米與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

  ③公頃與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

  (3)指導朗讀“土地面積進率表”。

  ( 三、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九第9、10、12題。

  第12題要引導學生把公頃數換算成平方米數,再求寬。

  (四)、家庭作業

  練習二十九第8、11、13題。

  第8題要求學生自己去了解本區或本鄉面積,去調查實踐。

  課后反思: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6、實際測量

  課題一:在地面上測量直線和測量距離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4~115頁上面的內容及“做一做”和練習三十的第1~3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測定直線和沿著直線測量指定的距離。

  三、教具學具準備:標桿、卷尺、測量繩若干。

  四、教學步驟:

  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在室外進行,主要是學習怎樣測定直線和測量距離。

  (一)、在地面測量相距較近的兩點間的距離

  老師因地制宜指定一個距離(大約二、三十米),可以選擇兩棵樹,也可以選擇兩根柱子,或者放兩塊磚讓學生測量它們之間的距離。

  “怎樣測量它們之間的距離?”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測量距離比較近的兩點間的距離可以用卷尺或者測繩測量,讓兩名學生先用卷尺測量,在用測繩量一下。

  (二)、測量相隔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

  教師:當要測量距離比較遠時,如果還用卷尺或測繩測量,只能分段測量,但是這樣測量可能出現曲折,測量的精確度會受到影響,所以,當需要測量相隔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一般來講,要先測定直線,然后再沿直線測量兩點間的距離。

  1、教師示范,測量大約50米的距離,

  2、讓學生按照課前分配好的場地測量,教師巡視指導。

  (三)、作業設計

  1、做教科書第115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教師在校園內確定兩個點,插上標桿

  “現在要測定標桿所在點之間的距離,首先要做什么?”

  “怎樣測定直線?”讓3個學生測定,其他學生幫助檢查

  “測定直線以后,還要做什么?”讓2個學生用卷尺或測繩量出兩點間的距離。

  2、做練習三十第1題

  (四)、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2、3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課題二:步測和目測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5頁例1和116頁例2,完成第116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4~6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步側和目測的方法

  三、教具學具準備:卷尺或測繩

  四、教學步驟: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怎樣用工具測定直線和測量距離,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候沒有測量工具或者對測量結果要求不十分精確時,也可以用步測或目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進行步側和目測。

  (一)、在教師教學步測

  教師:步側就是人走步然后通過所走的步數計算一段距離的長度的方法,這實際上是以步代替工具進行測量。

  1、測定走一步的長度

  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通常是先量出幾十米的距離,在用均勻的步子沿直線在這一段路上走三四次,記住每一次的步數,然后算出平均每次走多少步,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長度是多少。

  教學第115頁例1,讓學生讀題,再提問:

  ”這道題先要求什么?”

  “求出走相距50米的兩點間的平均步數以后,再求什么?”(平均走一步的長度)讓學生口頭列式計算,教師板書。

  2、步測兩地間的距離

  讓學生看書116頁的例2,讀題,指名計算。

  (二)、在室內教學目測

  教師:測量一段距離,除了步測以外還可以目測,目測就是指用眼睛來估量一段距離。再沒有測 量工具,或者對測量結果要求不很高時,可以用目測,還有些特殊情況如士兵射擊和投彈也常用目測。

  讓學生看書116頁下面的圖,教師說明:這是一幅實物參照圖,圖上給出的是相隔200米、500~600米、700~800米處人的大小、輪廓,一般來講,在相距200米的地方能看清人的臉,在相距500、600米的地方能看清人的輪廓,在相距七八百米的地方只能看出是人但輪廓已看不清楚了。

  (三)、在室外實地步測

  教師指定一段距離,學生步測,師生檢查看誰測量的比較準確。

  (四)、在室外實地目測

  (五)、作業設計

  做練習三十的第5、6題,學生分組練習

  (六)、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4題

  課后反思: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課題三:實地測量距離練習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7頁上面的練習三十的第4~7題。

  二、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測定直線和沿著直線測量指定的距離,在生活中能實你際應用會計算測量結果。

  四、教學步驟:

  1、完成練習三十第4題

  指名讀題,其他學生思考,采取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2、完成練習三十的第5題

  3、完成練習三十的第6題

  4、完成練習三十的第7題

  鼓勵學生幾人合作學習測量

  5、作業

  6、家庭作業

  步測從家到學校的距離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5.整理和復習

  課題四:本單元的整理和復習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118頁上第1-3題,練習三十一第1-6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長度單位間的換算與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的對比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的認識。

  三、教學方法:練習法

  四、教學步驟: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復習步測和目測的概念。

  1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之間的距離,應該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2.進行步測時需要先知道什么?怎樣才能知道。

  (三)、復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1.復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概念。

  2.復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進率。

  (四)、復習長正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課題五:本單元的整理和復習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119頁上第1-3題,練習三十一第6-9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長度單位間的換算與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的對比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的認識。

  三、教學方法:練習法

  四、教學步驟:

  (一)、復習

  1.小組討論

  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公頃=(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頃

  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 )

  (二)、復習步測和目測的概念。

  1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之間的距離,應該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2.進行步測時需要先知道什么?怎樣才能知道。

  (三)、復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1.復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概念。

  2.復習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進率。

  (四)、復習長正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

  (五)、混合練習

  1、做練習三十一的第6題

  2、做練習三十一的第7題

  3、做練習三十一的第8題

  4、做練習三十一的第9題

  第六單元:總復習

  第一課時:復習億以內的讀寫

  2005年 月 日

  一、復習內容:課本第122頁億以內數的讀寫(總復習1、2 題。)

  二、復習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多位數的數位順序、計數單位、十進制計數法、改寫與省略、三、讀法和寫法,能夠正確、熟練的讀寫億以內的數。

  四、復習重點:億以內數的讀寫。

  五、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六、復習過程:

  (一)、出示整數數位順序表。

  1、討論:

  (1)整數數位的排列順序是怎樣的?你能從個位起依次說出各個數位嗎?

  (2)從小到大,學過的計數單位有哪些?為什么叫十進制計數法?

  (3)每幾個數位是一級?每一級包括哪幾個數位?

  ( 二)、億以內的數。

  1、讀出下面各數。

  268503讀作 : 。

  40070500讀作 : 。

  20510083讀作 : 。

  9030201讀作 : 。

  2、小結:讀數的時候,從高位讀起,一級一級往下讀,讀萬級的數,按照個級的讀法,只要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其它數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的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三)、億以內數的寫法。

  八百四十萬九千寫作: 。

  五千零三萬零三十寫作: 。

  九十一萬零二十八寫作: 。

  學生寫數后,要求個別說出含有兩級數的寫數法則。

  小結:億以內數的寫法,也要從高位到低位,一級一級地往下寫,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四)、把下列各數該寫成“萬”作單位的數。

  3060000 15840000 50200000 30050000

  學生改寫后,指名說說是怎樣改寫的。

  小結:把整數該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只要末尾去掉四個零,在后面寫上一個“萬”字。

  (五)、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求出近似數。

  807000 564387 2306075 296432噸

  小結:把一個數某一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要看看省略的數最高位是幾。如果省略數的最高位的數是4或比4小的數,就把尾數都省去;如果尾數最高位的數是5或比5大的數,把尾數省去后,要向它的前一位進1。

  (六)、作業。

  總復習的第1、2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億以內數的加、減法

  2005年 月 日

  一、復習內容:課本第122頁總復習第3—5題。

  二、復習目的: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億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加、減法的速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復習重點:億以內數的加、減法。

  四、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五、復習過程:

  (一)、加、減法的一些速算法

  聯系總復習的第3題,讓學生口算后,再要求說出速算方法。

  480+130 62萬+18萬 254+99 730—460

  50萬—7萬 876—298 425+123 456萬—214萬

  小結:在計算加、減法的時候,如果加數或減數接近整百、整千的,把它們先看作整百、整千數,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注意:做加法速算時,多加的要減去,少加的要加上;做減法速算時,多減的要加上,少減的要在減。

  (二)、筆算加、減法。

  1、筆算加法。

  總復習第4題的前面兩個小題。

  31525+9483 6328+976+5418

  全班練習,指名板演,然后讓學生說出筆算加法的方法。

  小結:

  億以內數的加法與萬以內數的加法一樣,也就是相同的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滿10向前一位進1。

  2、筆算減法。

  總復習第4題的后面兩個小題。

  86509—4736 73654—8489—9287

  全班練習,指名板演,讓后讓學生說出筆算減法的計算方法。

  小結:

  億以內數的減法與萬以內數的減法一樣,就是把相同的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被減數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數加起來,再減。

  (三)、計算并且驗算。

  273654+58928 730000—56432

  讓學生筆算后,再要求用珠算驗算。

  小結:

  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除了用珠算驗算外,還可以用加、減法驗算,即加法的驗算方法,可以用加法驗算,把兩個加數的位置交換再加一次,或者把兩個加數的和減去其中的一個加數的減法驗算;減法的驗算方法有兩種:把差與減數相加,看是否等于被減數或者把被減數減去差,看是否等于減數。

  (四)、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1、討論:

  (1)加法的三個關系式是什么?

  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和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另一個加數=和—一個加數

  (2)減法的三個關系式是什么?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2、練習。

  聯系總復習第5題,讓學生獨立求出未知數x。

  x+732=1458 x—194=283 987+x=1986 549—x=245

  小結:要求未知數x必須明確x在算式中是什么數,根據什么關系來求,算出得數后再加以驗算。

  (五、作業。

  練習三十二的第1—3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復習三位數乘、除法

  2005年 月 日

  一、復習內容:課本第123頁的6—8題。

  二、復習目的: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計算法則,熟練運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三、復習重點:三位數乘、除法。

  四、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五、復習過程:

  (一)、口算。

  總復習的6題。

  70×600 12×400 80×5×6

  4500÷500 6300÷300 3600÷5÷8

  1、 討論:

  (1)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該怎么口算比較簡便?根據什么?

  (2)乘、除法的簡便算法有幾種?

  ①乘法的簡便算法是一個數連續成一兩個一位數,改成乘以這兩個一位數的積;或把一個數乘以兩位數,改成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

  注意:運用時應注意連乘式中的兩個一位數相乘的積是否得整十數,以及怎樣把一個兩位數改成兩個合適的一位數相乘,使計算簡便。

  ②除法的簡便算法是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一位數,改成除以這兩個一位數的積;或者把一個數除以兩位數,改成連續除以兩個一位數。

  注意:運用時應該注意兩個一位數相乘的積是否得整十數,以及怎樣把一個兩位數改成兩個合適的一位數連除,使計算簡便。

  (二)、列豎式計算,并且驗算。

  總復習第7題

  158×476 297×206 248×450

  87535÷427 92000÷340 78030÷289

  1.讓學生獨立完成三道乘法算式。

  (1)指名說出三位數乘多位數的計算方法,以及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小結:

  三位數乘多位數,跟兩位數乘多位數一樣,先用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被乘數,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然后把三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用0乘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積末位要和那一位對齊。

  (2)指明說說乘法的驗算方法。

  小結:

  要驗算乘法算得對不對,可以用交換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來驗算。

  2.讓學生獨立完成余下的三道除法算式。

  (1)指明說說除法是三位數的除法法則。

  小結:

  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也是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但與除數是兩位的除法有不同之處,除數是三位數,要先試除被除數的前三位,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被除數的前四位。

  (2)讓學生說一說除法的驗算方法。

  小結:

  要驗算除法算得對不對,只要用商和除數相乘看是否等于被除數的方法。

  (三)、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總復習第8題。

  x×35 = 1435 820×x = 25420 x÷64 = 80

  2142÷x = 17

  1.指名說出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幾個關系式。

  2.讓學生獨立解答上面幾道題,指明說說分別根據什么計算的。

  (四)、乘、除數是兩位數的乘、除法估算。

  1.估算下面各題。

  298×61 3500÷52 403×38 6420÷79

  2.指名說說是怎樣想的。

  小結:

  (1)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不但要省略被乘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求出近似數,還要省略乘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求出近似數,然后再用這兩個近似數相乘。

  (2)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有兩種情況:①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十位上的數大,就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②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十位上的數小,就省略左起第二位后面的尾數,然后求出兩個近似數的商。

  注意:除數都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數。

  (五)、作業。

  練習三十二的第4—5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復習土地面積單位和分數

  2005年 月 日

  一、復習內容:課本第123頁的總復習9—12題。

  二、復習目的:

  1.通過復習,加深學生對土地面積單位的認識,熟記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正確地進行換算。

  2.加深對分數含義的理解,熟練進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三、復習重點:土地面積單位和分數。

  四、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五、復習過程:

  (一)、面積單位。

  1.一般物體的面積單位。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4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土地面積單位。

  總復習第9題。

  8公頃=(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頃

  30000平方米=( )公頃 9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3400公頃=( )平方千米

  指名說說是怎樣想的。

  小結:一般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而相鄰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進率也是100。

  (二)、分數的初步認識。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

  (略)

  2.計算

  3/5+1/5 5/7-2/7 4/9+1/9

  1-2/3 1/6+5/6 7/8-4/8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分數的加減法。

  (三)、作業。

  練習三十二的第6—8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第五課時:應用題復習

  2005年 月 日

  一、復習內容:課本的綜合復習,練習三十二的第9—12題。

  二、復習目的: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分析和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解答兩步計算的一般應用題。

  三、復習重點:應用題。

  四、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五、復習過程:

  (一)、口答解題思路,列出綜合算式。

  1`少先隊員為幼兒園做小紅花,6人做96朵,照這樣計算,15人做多少朵?

  要求15人做多少朵,先要求出

  列式是:

  2.有一本書210頁,小明4天看了60頁,照這樣計算,看完這本書需要多少天?

  要求看完這本書需要多少天,先要求出

  列式是:

  3.修路工人4天修路92米,照這樣計算,6天可以修路多少米?253米路要修多少天?

  要求6天可以修多少米,253米路需要修多少天,都是先要求出

  列式是:

  (二)、出示:木工組4天做了20塊小黑板,照這樣計算,12天可以做多少塊小黑板?做80塊小黑板要用多少天?

  1.提問:“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

  2.怎樣列式計算?

  20÷4×12=60(塊) 80÷(20÷4)=16(天)

  3.比較兩個問題解題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復習歸一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先由總數和對應數的份數求出每份數。求出單一量后,再用乘法求出幾個單一量的是正歸一問題;用除法求出另一個總數里包含幾個這樣單一量的是反歸一問題。

  (三)、根據條件,寫出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水果店運來梨和蘋果各8筐,每筐梨重40千克,每筐蘋果重35千克。

  1.40×8表示

  2.35×8表示

  3.40+35表示

  4.(40—35)×8表示

  5.(40+35)×8表示

  (四)、根據應用題,先寫出與問題直接有關的基本數量關系式,在寫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一列火車3小時行2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5小時行多少千米?

  數量關系式是 先算 再算

  2.新光電影院原有座位36排,現在有座位40,每排有38個座位,擴建后增加了多少個座位?

  數量關系式是 先算

  再算

  (五、根據算是把應用題補充完整。

  1.利民機械廠用4臺機器生產零件160件。照這樣計算,?160÷4×8

  2、五年級同學為綠化校園,12人種60棵樹,照這樣計算, ?120÷(60÷12)

  (六)、分析解答下面各題。

  1.工程隊修一段路,原計劃每天修45米,8天可以修完,實際只用了6天就修完了,實際每天修幾米?

  2.工程隊修一段路,原計劃每天修45米,8天可以修完,實際每天修60米,實際幾天修完?

  3.某工廠計劃生產機器零件24000個,已經生產了18600個,其余的每天生產270個,還需要多少天完成任務?

  4.建筑工地用5輛大卡車運磚,每輛汽車每次運3200塊,運了20次,一共運了多少塊磚?

  5.工廠計劃生產1200臺機器,已經生產了600臺,余下的任務要在24天完成,平均每天應該生產多少臺?

  6.農具廠要制造27540部小型農具,計劃每天生產255部,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生產15部,完成這項任務實際要用多少天?

  (七)、作業。

  練習三十二的第9—12題。

  作業批改:

  優: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課后反思:

  單元小結

來源:網絡

      歡迎訪問奧數網,您還可以在這里獲取百萬真題,2023小升初我們一路相伴。>>[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

本周新聞動態

重點中學快訊

奧數關鍵詞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4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buaa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欧美一级淫片,亚洲一区资源,外国成人直播,在线精品国产亚洲
国产综合色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 久久久不卡网国产精品二区| 从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婷婷开心久久网|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丁香婷|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99久久综合色| av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97超碰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91app| 日日夜夜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专区欧美专区|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日本亚洲免费观看| 久久电影国产免费久久电影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国色天香 | 亚洲图片欧美综合|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第一区第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永久免费观看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中文欧美字幕免费|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伦理在线精品|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一区| 日韩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99免费视频| 不卡在线观看av| 粉嫩蜜臀av国产精品网站| 久久99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aⅴ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99久久精品|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欧美影院午夜播放| 91.xcao|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91亚洲男人天堂| 在线观看视频欧美|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在线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91精品免费| 91久久奴性调教| 欧美丰满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精品综合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永久精品大片wwwapp|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精品久久99不卡|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蜜臀|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白人| 亚洲一区av在线| 亚洲va国产va欧美va观看| 奇米色一区二区| 色狠狠综合天天综合综合| 久久欧美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欧美精品|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五月天婷婷综合| 色综合天天性综合| 久久精品在这里|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系列电影| 亚洲人妖av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精品久久久第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日韩av网站免费在线|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app| 麻豆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看|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 日韩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大陆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日本不卡一二三| 欧美写真视频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福利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毛片麻豆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高清| 亚洲va国产va欧美va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123区| 亚洲成在人线免费|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天天亚洲美女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三级视频| 午夜视黄欧洲亚洲|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经典版下载 | 欧美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国产毛片精品一区| 久久综合99re88久久爱|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 蜜臀a∨国产成人精品| 精品一二线国产|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欧美午夜电影网| 久久精品在线观看|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精品| 精品国产a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综合久久| 激情小说欧美图片| 麻豆91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片| 国产精品2024| 日本道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一本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激情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五月婷婷|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7| 2019国产精品| 日韩电影在线免费看|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免费观看电影高清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伊人色|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黑丝| 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性色|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av资源站|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日韩片之四级片| 欧美色网站导航| 欧美亚一区二区| 洋洋av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色视频成人在线观看免|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91论坛在线播放| 99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女高潮久久久| 最新久久zyz资源站| 国产99精品国产| 天堂影院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的网站| 欧美午夜不卡视频| 美日韩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一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伊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中文字幕欧美一| 成人免费视频caoporn| 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免费看| 亚洲女人的天堂| 在线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爱涩| 欧美三级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人成综合网站| 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三级电影| 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剧情在线亚洲|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激情六月婷婷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晋中| 5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麻豆| 天堂在线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30秒视频久久|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捆绑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春色校园综合激情亚洲|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在线观看不卡一区| 免费av网站大全久久| 三级影片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免费丝袜| 91老师片黄在线观看| 欧美v亚洲v综合ⅴ国产v|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 午夜a成v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