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xiàn)在飯后洗碗,只要打開自來水龍頭,非常方便。古時候沒有自來水,吃過飯要洗碗,只能提一只大籃子,裝著碗、筷、瓢、盆,到河邊去洗。大家都到河邊去,見面要說話,有問有答,題目就多了。下面是中國古代數(shù)學書《孫子算經(jīng)》里的一道關(guān)于洗碗的算術(shù)題。
婦女在河邊洗碗。有人問她,為什么要洗這么許多碗?婦女答,家里來了客人。又問,有多少客人?反問道,二人合一大碗飯,三人合一大碗湯,四人合一大碗肉;共用碗六十五個,你說有多少人?
聽這婦女的答話,“二人合一大碗飯,三人合一大碗湯,四人合一大碗肉”,無論分飯、分湯、分肉,都沒有零頭,可見人數(shù)同時是2的倍數(shù)、3的倍數(shù)和4的倍數(shù)。三個數(shù)2、3、4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12。如果把每12個人編成1組,那么從
12÷2=6,12÷3=4,12÷4=3,
知道每1組要供應(yīng)6大碗飯、4大碗湯、3大碗肉,因而每組所用大碗的個數(shù)是
6+4+3=13。
共用碗65個,而
65÷13=5,
所以共有5組客人,總?cè)藬?shù)是
12×5=60。
雖然這位婦女不肯直接了當?shù)卣f出家中情況,通過計算,還是知道了她家來了60位客人。
這道題也可換一種思路,不是編排大組,而是包干到人。“二人合一大碗飯,三人合一大碗湯,四人合一大碗肉”,平均分配,每1個人能分到幾大碗飯?幾大碗湯?幾大碗肉?每1個人共計分用幾個大碗?
利用分數(shù),容易算出每1個人分用的大碗個數(shù)是
用大碗總數(shù)除以每人所用大碗數(shù),
同樣得到客人總數(shù)是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