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教練答家長二三問
來源:明星教育 2004-06-02 15:05:00
我的孩子現在讀六年級,已經把七年級的代數學完了,可在數學競賽中卻不能取得好成績,這是為什么?
有許多家長與教師在培訓學生時都存在著這樣的教育誤區:認為孩子學的知識越超前,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所以許多家長與教師都讓孩子在小學階段去學初中的知識,特別是在奧數學習中把用方程來解題認為是“萬能鑰匙”。
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在奧數學習中是不可取的。
我們不妨來看一個例子:
如圖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AB=AD,角BAD與BCD是直角,AE=10cm,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
點評:此題如果按常規的思維方式就必須用到初中的數學知識,而數學奧林匹克的宗旨在于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利用精巧的思維去解決復雜的問題,不主張學生用導彈去打蚊子!
例如此題,如果利用小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鐘面上時針旋轉的規律,就很容易按下圖的方式尋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如果這樣來思考問題,那么在學習此題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數學中旋轉的思想更感受到數學思維的美!
由此看來,學數學的精髓在體驗思維的過程,感悟數學的思想。奧數題是思維型的問題,不是工具型的問題。學奧數如果只去追求答案而忽略了思維的過程,就好像給你一碗雞湯,你只去吃雞肉卻把湯給倒了!
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有這樣一些老師,他們為了讓學生在競賽中取得成績,不注意數學思維與數學工具之間的關系,盲目的讓學生用列方程來代替數學的思維技巧,比如在解一些奧數題型:盈虧問題、雞免同籠問題、面積問題等題型時,用列方程的方式來解確實比算術解法快,但這些類型的奧數題往往都體現了數學中的某種典型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例如學習“雞免同籠問題”就是要讓學生突破思維的定式去思考;而“盈虧問題”則是讓學生掌握“變化中的不變”這種異中求同的數學思維;“面積問題”則是訓練學生“幾何變換”思想的最佳途徑。而利用代數去思考這些題往往把這些奧數題的精巧思維給掩蓋了。
實際上,如果學生不具備很強的思維能力,也不可能自如的使用代數工具來解決問題,因為代數的符號體系只不過是體現思維的手段罷了。小學生利用代數方法來解奧數題如果沒有思維這個平臺作支持,所謂的解題只是 “形似”,沒有把握“神韻”。學生并沒有得“意”,而只是得“形”。代數對學生而言只是一個毫無內容、毫無生命力的空殼,實質上并沒有領悟到數學的思想,而只是在機械的“鸚鵡學舌”。這種學習奧數的方式給學生展現出來的奧數是機械的數學、一潭死水的數學,是不會給學生帶來學習數學的樂趣與動力。
所以,利用代數方法來訓練學生學習小學奧數并不是訓練學生思維的最佳手段。對小學生而言,在平時的訓練中應盡量從思維層面――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方面去拓展,這方面的訓練到位了,代數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的蘊含其中了。當學生得“意”忘“形”的時候,數學的魅力也就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魂牽夢繞,充分的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