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苦難,關愛沒有前提
來源:晶報 文章作者: 2010-04-20 10:49:51
問世間愛為何物?這樣的設問,并非是為了抒情。
玉樹地震后,社會各界紛紛捐款捐物,但也有人擔心,自己的愛心會不會被中途截流。在此之前,網絡上也出現了相關帖子,大意是出于同樣的原因,帖主不會為西南旱災捐款。
這樣的懷疑并非沒有來由。一些被曝光的善款遭到挪用甚至流進個人腰包的新聞,對人們的愛心形成了無情嘲弄,對慈善行動本身的公信力也是一種嚴重稀釋。所以,我們應當讓善款流向變得更透明,并建立有效的問責機制。
但這并不能成為關閉愛心之門的理由。懷疑論看似振振有詞,從某種程度上卻是一種對愛的傷害與背叛,使之蒙上了一層功利色彩。愛不是等價交換,不是斤斤計較,不是付出與回報的精確計算。它是一種流淌在內心的天然情感,志愿精神的價值與魅力就在于它完全遵從一個人內心的驅使。也就是說,真正的愛心是一種本能,在苦難面前,它不需要任何前提,超越語言、膚色、制度與文化。相反,如果人為設置門檻與條件,重重設防,步步為營,無異于讓情感淪為交易,淪為一個可以量化的標簽。
就像人永遠也不可能進化成一堆元器件一樣,再高度發達的社會也不可缺失一種飽滿、充沛、溫熱而美好的情感。在這個世界上,個人終究是渺小的,渺小如一粒塵土,而我們,只不過是一粒粒需要彼此依偎、相互取暖的塵土而已。面對災區那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救援畫面,面對家園被毀的災區民眾那令人揪心的眼神,我們是否真的可以讓這樣那樣的“可能”蒙蔽了自己的愛心,因而在募捐箱前猶豫不決?或者,如果某一天我們也身陷困境,面對這樣的“可能”會有什么感想?事實上,我們相信,許多募捐者也未必不會閃過“可能”的念頭,但相對于真實而切膚的苦難本身,這樣的擔憂最終被那一雙熱切伸出的援助之手所替代。
慈善對個人來說是一種情懷,對社會來說則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力量。在這里,我們要向每一顆為玉樹震區而跳躍的愛心表達由衷敬意。愛心不僅是可以彼此傳遞的,它還可以共振甚至聚變,也就是說,在一種特定的情感氛圍的感染之下,人們的愛心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激活。我們希望,社會的這座愛心富礦能得到更好的挖掘,以釋放出更多的人性熱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