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賽是家長揠苗助長的犧牲品
來源:大河網 文章作者:肖隆平 2009-12-17 13:28:38
近段時間,關于奧數(shù)的爭論引起廣泛關注。新華網一項關于“奧數(shù)該何去何從”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76%的網友認為應該取消奧賽加分,與擇校、高考招生等脫鉤;有24%的網友認為應該從深層面改革教育體制及機制;對于龐大的奧數(shù)產業(yè)鏈,有近56%的網友認為應逐步去除。
這么多網友認為應該取消奧賽加分,與擇校、高考招生等脫鉤,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這本身就是對奧賽的一種功利認識、錯誤認識。換句話說,奧賽是建立在了錯誤認識基礎上,才淪落到了今天的結局。
其實,這就跟中小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中學生物理、化學競賽一樣,奧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智力競賽,如果非要認為人人智力差不多,必須湊個熱鬧,那就是不自量力的行為。事實上,智商水平測試在80到120之間的叫正常,達到130的才叫做超常,超過160的才叫天才,也就是具有卓越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突出的聰明才智的人。這樣的天才人物可以說是珍惜動物,比如愛因斯坦、霍金和數(shù)學家納什,再比如當下在青少年中比較引人注目的天才級人物李禾禾、薄瓜瓜等。
被稱為“智商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特曼((Lewis.Madison.Terman)認為,天才僅僅意味著智力水平高,僅僅是一種潛力,而不是成就。奧賽可以說是檢驗一個人是否是天才的最佳手段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種方式,因為天才并單指一個人的計算(或心算)能力,它還可能是音樂天賦、繪畫天賦等,這樣的人物比如貝多芬、梵高。
所以說,從蜂擁參加奧賽到今天痛恨奧賽,這其間的重要原因只是家長(孩子)對奧賽本身的認識不正確所致。一是家長認為天才只有通過奧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現(xiàn),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當然,這也反映了另外一個問題,在同樣是天才行為的比賽中,唯獨奧賽能夠得到加分,享受高考優(yōu)待——在教育政策引導上就犯了大錯。
二是家長對孩子揠苗助長的心理導致了奧賽熱的過度!盡管很多家長可能知道方仲永的故事,但在實際操作中并不一定會遵守培養(yǎng)孩子的“祖訓”,而是想當然地逼迫孩子參加所有可能給孩子美好前途的暑假班、寒假班等。當奧賽班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這個“夢想”時,自然而然會有無數(shù)家長熱衷于奧賽。這種盲目熱愛導致了奧賽的變異,導致了連數(shù)學家安德烈·奧昆科夫都認為中國小學生的奧賽題太難、太刁鉆。
錯誤的認識,錯誤的行動,導致了奧賽的錯誤。筆者想到了當下職業(yè)經理人常常掛在嘴邊訓導員工的一句話,先把事做正確了,再談如何把事做好。如果連事都沒做正確,又如何做得好事呢?奧賽淪落到了今天的結局,是因為事就沒做正確!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