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培訓要把握一個“度”
來源:101論壇 文章作者:yyk 2009-12-03 13:22:34
國際奧數金牌教練、深圳中學高級教師張承宇談奧數
7月18日,第46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墨西哥尤卡坦州首府梅里達結束,代表中國隊參加此次競賽的深圳中學高二學生康嘉引一舉奪得金牌,為中國隊獲得團體第一名做出了貢獻。這是中國自1985年參加這項賽事以來獲得的第12個團體第一名。在此之前,著名數學丘成桐教授在第三屆國際華人數學家大會上指出,國內的奧數競賽存在誤區,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更是明令取消奧數班。
一邊是我國在國際奧數競賽中佳績頻傳,一邊是像丘成桐這樣的數學家及許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對奧數訓練大加指責、明令禁止,我國的奧數到底怎么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奧數?為此,記者采訪了康嘉引的教練——中國數學會會員、深圳中學高級教師張承宇,請他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記者:7月初,知名華人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在杭州舉行的第三屆國際華人數學家大會說,國內的奧數競賽存在誤區:“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根本沒有清晰的概念,對定理不甚了了,只是做習題的機器。這樣的教育體系,難以培養出什么數學人才。”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張承宇:我贊成他的主要觀點,另外一些觀點我認為比較過激。誤區主要是指這項活動搞得過熱,在全國許多城市,家長們不顧小孩的實際情況,一窩蜂送小孩去各種“奧數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使一些學生開始討厭奧數,進而發展到討厭學習,這是十分可怕的。究其原因,一是我們中國人不太注重個性差異,喜歡扎堆,從眾心里強,跟風攀比,也就容易走極端。再者,與一些重點中學招生有關,特別是一些初級中學,在取消了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以后,仍在變向招考,而且只考奧數。這個現象在大城市尤為突出。
在歷屆數學競賽的優勝者中,有沒有出過一些數學家?
中學生的數學競賽1894年發源于匈牙利,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匈牙利的數學競賽造就了一批數學大師或科學巨匠,被稱為現代數學之父的費葉爾(1880~1959),著名力學家、現代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馮·卡門(1881~1933),著名的組合數學家寇尼希(1884~1944),群上測度與積分論的創始人哈爾(1885~1933),泛函分析的奠基者之一黎斯(1880~1956),著名分析學家舍貴(1895~)、拉多(1895~1965)等,都是早期的數學競賽優勝者。
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簡稱IMO)于1959年的7月在羅馬尼亞舉行。在IMO中獲取金、銀牌的選手中,已有六名獲得了菲爾茲獎,他們是Gregory Margulis(俄羅斯人,1959年銀牌,1978年菲爾茲獎)Valdimir Drinfeld(烏克蘭人,1969年金牌,1990年獲菲爾茲獎)、Jean-Ghristoophe Yoccoz(法國人,1974年金牌,1994年獲菲爾茲獎)、Richard Borcherds(英國人,1977年金牌、1978年銀牌,1998年獲菲爾茲獎)、Timothy Gowers(英國人,1981年金牌,1998年獲菲爾茲獎)和Laurant Lafforgue(法國人,1985年金牌,2002年獲得菲爾茲獎)。大家知道,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沒有設數學獎)。這些事實說明,數學競賽是發現和造就數學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國中學生參加IMO雖然歷史不長,但取得的成績十分突出,今年已是第12次獲得團休總分第一名,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國已是一個數學強國?
我們的祖先在數學上做過一些貢獻,但在現代數學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遠遠落后了。翻開大學的數學教材,都是外國人名字命名的定理,以至于國外一些知名的數學史專著,居然忽略中國的數學,這是不公平的。我國是1985年才首次派隊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已獲得了12個團體第一名。但這不代表我國已是數學強國。就像我們在奧運會拿了許多的金牌,并不代表我們是體育強國,因為我們的群眾體育還沒有真正開展起來。但是,凡是數學強國,中學生競賽成績都是不錯的,比如今年獲第二名的是美國,第三名是俄羅斯。
具體地說,參加奧數培訓究竟有些什么作用?一個學生從什么時候開始培訓奧數為好?又怎樣判斷一個學生是否適合接受這種培訓?
參加奧數培訓首先是為了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啟迪思維,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事。我認為一個小學生,如果能夠輕松地完成功課,從三年級就可以開始參加奧數培訓。我本人認為,任何一個學生都應當適當接受一些這種培訓,關鍵是把握一個“度”。就是一個人要參加體育鍛煉,首先要明確的是,他不是為了參加奧運會,不是為了拿金牌,而是為了身體健康。其次,要找到他喜歡從事的項目,天天讓他跑步是不行的。而且不要讓他太累,更不要讓他做高難度甚至危險的動作。
有人說,奧數題都是偏題,怪題,學的都是無用的知識。說得更直接一些,這對將來的中考、高考有用嗎?這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什么是偏題、怪題,好像很難肯定。我們往往認為考察知識的題目就是不偏不怪的,而考察能力的,稍不留神就被看成是又偏又怪了!我們要學的知識,也許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用的”,另一類是“無用的,但卻是好的”!如果你只學那些有用的知識,那么你充其量只能成為一個工匠,而那些好的知識則讓你學會怎樣做人!你讀了十幾年書,后來在工作中直接用到的知識似乎很少,是不是意味著你本來只需花更少的時間來學那些所謂有用的知識就可以了?我想你不會這樣認為。
至于在中考和高考中的作用,因為中考數學難度較小,著重考察知識,能力考察較小,所以很難有什么體現。但在高考中作用顯著,我去年所帶的那個畢業班,從初一到高三堅持利用課余時間從事競賽培訓,最終高考得非常好,深圳市數學前十名,有9人來自那個班!
論壇鏈接:http://bbs.eduu.com/viewthread.php?tid=252744&extra=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