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薦的"熱血"小子:學業優秀成傳說
來源:網絡 文章作者:匿名 2009-11-25 10:15:52
按照該校已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的高三學生趙鵬的解釋,學生中公認的牛人有三種,要么學習成績好,要么學科競賽成績好,要么課外活動能力強。而匡超“3樣都很厲害”,因此被公認為“大牛”。
班主任劉文慶進一步論證了上述三點。首先,匡超高一進校時就是年級第一,3年后總成績仍然是年級第一。其次,他連續兩年都拿到省物理競賽一等獎,2009年更是獲得了保送生的資格,此外數學競賽也拿過省二等獎,更不可思議的是作為理科生,他的語文和英語也都是強項。再次,他是班長,性格很陽光,搞活動能力強。
“選他最沒有爭議,大家都服,這是沒辦法的事。”他這么總結道。
不過,這位“最沒有爭議的”候選人卻引發了全國性的討論。許多批評北大該項改革的評論,都拿匡超做例子。有些具有懷疑精神的網友,開始人肉搜索他的出身。
“我生長在丹陽農村,父母都是普通教師。”這個還沒有成年的學生坦然地面對這一切。
這位讀書讀到半飽的學生自稱匡夫子,走在校園里總是邁著八字步。在班級日志上,他總是以“匡夫子云”起筆,模仿太史公的筆調,指點江山。他的宿舍床頭放著3個不同版本的《毛澤東傳》,還有《資本論》,以及“暫時看不太懂的王小波”。他在自己的網站醒目處改寫了毛澤東的詩:“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
早在公眾矚目之前,匡超在南師附中就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人物,校園里流傳著關于他的種種傳說。有人說,宿舍晚10點熄燈,別人都在海聊或沉睡,只有匡超一個人躲在男廁所昏黃的燈光下,讀英語,看數學書,如癡如狂。有人說,物理競賽前太緊張,他有20天沒洗澡。還有人說,在這座省城最好的高中里,誰也考不過匡超,有他在,連組織活動當個頭兒都難,因此,有位學生只好在高一下學期轉學回鄉讀書。
匡超本人認為,這些故事中,演繹的成分居多。他覺得,學習從一開始就是快樂的。
上小學時,他就是故事大王,還自編相聲,擅長打架子鼓。不過,當他從相對閉塞的農村來到省城,起初還是有些不適應。
高一時,他被任命為徒步11公里活動的首席執行官。他給同學們作動員:我們的目的地是AAAA級景區雨花臺。他一字一頓地把A說了四遍。同學們在偷著笑,老師小聲提醒,說“4A”就好了。
從此,在學習之余,他開始有意識地拓寬視野。有一次,江蘇省教育廳選了10名優秀學生訪問澳大利亞的某個城市。第一天在飛機上,“個性突出,有點思維深度”的匡超就給同行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對方市長在市政廳接待,事先沒打招呼,突然讓中國代表團學生發言。在學生們的一致推舉下,匡超用純熟的英語即興作了關于“國家有國界,但友誼無國界”的演講,受到澳大利亞當地媒體的稱頌。
實際上,在被校長推薦給北大之前,就在11月初,匡超與自己心儀的北大也有過一次交鋒。
在這個由北大某位副校長帶隊的座談會上,匡超先是反客為主,與北大那位副校長一起追憶了北大的歷史,談到北大“對中華民族的意義”,談到北大是新思想的重鎮,北大的兼容并包,并且是一所大學撐起了一個民族的脊梁。然而話鋒一轉,匡超問對方:“老北大一枝獨秀,但今天的北大對自己的追求是不是發生了改變?北大又能為我們提供什么樣的教育?”
此后,當這位副校長回答了一名學生的提問時,他覺得“不太滿意”,便繼續追問,甚至還拿剛去世的錢學森做例子,給北大挑毛病。
有時評者據此評價,從這一問一答之間,依稀看到老北大的銳氣與今日的北大過了一招,幾乎使人忘了這是保送生的見面會,北大過來是先做篩選的。
而據南師附中校長王占寶介紹,北大那位副校長私下里對匡超的評價很高,認為這個學生的思辨力、責任感和使命感非比尋常。
“如果北大都容忍不了我的張揚,那我想不到中國大陸還有別的什么地方?”匡超直言不諱地說。
他心儀北大多年。在高三(1)班教室的墻上貼著每個學生的志愿和對自己的寄語。別的同學都寫著北大、清華、南大等著名學府以及“加油、努力”之類的寥寥數語。唯獨匡超在北京大學下寫了一句話:“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5000年的輝煌中華。”
因此,當他日后在電視上嚷著要改變世界,同學和老師早就習以為常了。
在南師附中這所出過巴金、袁隆平,出過50多位院士、近百位將軍的百年老校里學習,大多數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很少有人像匡超這樣敢當眾說出來。
在看了媒體報道和網絡視頻之后,很多同學好意勸他,中國社會需要的是沉穩低調。連父親也覺得兒子有些年輕氣盛,對人生社會的看法過于理想化。
每到這時,匡超總是反駁說,毛澤東年輕時就在《湘江評論》上撰文,“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周恩來上中學時也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哪個不是狂得一塌糊涂?只是當時沒有互聯網來讓人品評而已。
“不一定接受,但我能夠欣賞。”在學工處主任高蔚云看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似乎就是不斷收斂自己、藏起鋒芒的過程,但在匡超身上難能可貴的正是他保持自我的精神氣質。
站在高等學府的門前,這個高中生如今已經能夠感受到社會的壓力,但他仍在刻意保持距離。
如今最熱的話題之一是大學生就業,匡超發現連高中生也開始未雨綢繆。理科生愿意選工科,數學好的爭著學金融,因為“工作好找,賺錢多”。匡超并不打算過早地圈定自己的未來,他覺得如果能上北大,就選擇實行通識教育理念的元培實驗班,晚兩年再確定專業。
有好友評價,匡超是個“過激的理想主義者”。而他自己則覺得:“如果真是這樣,我選擇保持一分稚氣,至少無愧我心。”
有一次,他在附中門前的馬路上走,碰見一位乞討者帶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在爭搶一瓶討來的“營養快線”,后來不慎打翻在地上。那位乞討的父親馬上站起來,“啪啪兩個巴掌,特別用力的兩個巴掌”。
也許是聽多了關于“乞討者是騙子”的故事,很多人漠然地走過。匡超卻百感交集,他把身上所有的錢掏出來給了他們。一瞬間突然想,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幫助這些人。“如果我被北大錄取,有機會要把中國的農村轉一轉。我出生在農村,但蘇南的農村不是真正的農村。”他欣賞奧巴馬在上海對話中國青年時說的一句話:“真正值得敬佩的人,心中裝著的不光是自己,還有民族,還有國家。”
他表示,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有棱角,后來被磨平了。“我現在只希望有很多棱角,被磨掉一點兒,至少還剩一點兒。”
如今,被推薦上北大的匡超無暇顧及由此帶來的余波。他正忙著組織班上的“內閣成員”,針對本班期中考試整體滑坡的問題,拿出一整套整改方案。同時,不顧自己“形象不算上佳”的事實,仍在爭取作為學生形象大使,代表南京市申辦2014年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而對于最近發生在他身上的風風雨雨,他引用了一句在南師附中學生中流傳甚廣的話:“二十年后,這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
論壇鏈接:http://bbs.eduu.com/viewthread.php?tid=249311&extra=




